词条 | 元代雕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元代雕塑分类:【传统文化】 元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随葬墓俑和小型观赏性雕塑及工艺装饰,其中,宗教雕塑蔚为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已有个别雕塑家被载入正史,表明雕塑匠师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元代宗教雕塑纷繁众多。由于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特别推崇,西藏化的密宗佛教――喇嘛教,在中国流行起来,喇嘛教样式的寺宇、白塔、金银铜铸、木石雕刻以及泥塑脱胎等喇嘛教造像,在元上都、大都和全国各地纷纷兴造,除过去已习见的佛教显宗、密宗造像外,开始增加一些陌生的形形色色救度佛母、马哈哥剌等神像。现存的如北京西郊十方普觉寺(卧佛寺)的铜铸佛涅?像,北京昌平居庸关过街塔基座券洞的四天王等浮雕,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大殿的三世佛、文殊、普贤菩萨塑像,山西襄汾普净寺的华严三圣、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十八罗汉塑像,山西灵石资寿寺中的79尊塑像,山西五台广济寺大雄宝殿的塑像组群,山西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的三世佛、罗汉、天王塑像,四川阆中永安寺大殿的三佛、十地菩萨、六臂观音等,云南昆明圆通寺的泥塑佛像,西藏萨迦县萨迦寺保存的元代佛像,山西霍县千佛崖的千手千眼大悲菩萨摩崖造像,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8、95等窟的塑像,浙江杭州飞来峰的摩崖龛像,浙江普陀太子塔的佛与四天王像,浙江宁波阿育王寺的浮雕天王像,江苏吴县寂鉴寺石屋的弥陀、弥勒及二十四诸天造像等等。此外,江苏吴县万佛石塔,广东南雄珠玑古巷石塔上作为装饰的砖雕、石雕佛、菩萨、天王、力士、伎乐等形象,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铜、瓷菩萨、罗汉像等,都展现出元代佛教雕塑的丰富性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应该看到,虽然喇嘛教雕塑样式广泛流行,但汉式佛教造像还是占大多数,即使是以喇嘛教特色著称的雕塑作品,也不同程度的融合了汉式佛教雕塑的特征。因为甚得统治者的推崇,道教在元朝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仅次于喇嘛教的另一大宗教,仅在当时的上都和大都,按照皇帝和皇后的旨意便修建了许多道观。现存元代道教雕塑有山西洪洞龙王庙明应王殿的明应王、四近侍、四官员塑像,山西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宿塑像,太原龙山石窟,湖北均县武当山华阳崖、玉虚岩的真武帝君、雷部诸神雕像等。另外,在福建泉州一带还发现有一些元代基督教(可温教)、印度教以及摩尼教(明教)的雕刻遗物。由于元代典章中没有俑葬制度的规定,而且宋代以来以焚烧纸扎人马代替俑葬的风气到了元代已广泛的流行,同时释迦牟尼火葬说又推动了这一风气的发展,因此,在元代只有少数汉族(个别为契丹族)官僚还沿袭俑葬的旧习。如陕西西安南部曲江池西村的元京兆总管府奏差提领经历段继荣夫妇合葬墓,长安市曲村的耶律世昌夫妇合葬墓,户县秦渡的元左丞相上柱国秦国公贺胜墓等。元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始于北宋、盛行于金的杂剧、散乐以及民间社火节目雕砖上的人物,镶嵌于仿木结构砖室墓壁的四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