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中山故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孙中山故居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1918年到1925年间在上海的寓所。孙中山曾在此总结几十年革命经验, 完成了 《孙文学说》、 《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 1922年, 孙中山在此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 林伯渠和苏俄代表, 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发表通电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毅然抱病北上。11月9日孙中山在寓所客厅举行记者招待会,再次向国人发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临终,他留下《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 《致苏联遗书》。在 《家事遗嘱》中,他将“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孙中山的丧礼完毕后,宋庆龄于4月11日回到上海,继续在此居住到1937。现故居内的陈设绝大多数为原物原件,并按二、三年十代的原样布置。
1961年, 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设有《孙中山与上海文物史料展》,共展出珍贵历史图片和文物一百多件,展览集中介绍了孙中山在上海进行革命活动的光辉业绩。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世人敬仰的孙中山的纪念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外国政府的首脑都曾到这里瞻仰,每年都有数有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故居内配有中、英文讲解,公共设施齐全,并备有停车场。
地址: 香山路7号 邮编: 200020
电话: 86-21-64372954

336 孙中山故居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1866年,孙中山诞生于此。故居坐落于村西,环境幽静,布局精巧,建筑雅致,系中西合璧式赭色砖结构二层楼房,为孙中山1892年亲自设计。费用由其兄孙寿屏负担。左边部分于1885年建成,中间和右边部分1892年建成。庭院左边的酸子树为1885年孙中山从南洋带回种子亲手栽种。孙中山的居室在楼上,面积仅十余米,陈设简朴,只一张木床,一张旧桌,两把木椅,室内有孙中山手书“博爱”、“自由平等”、“天下为公”等珍贵文物。现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香山路7号(旧为莫利哀路29号)。1920年7月至1924年11月24日孙中山离沪北上前,曾在此居住和工作。故居是一幢深灰色的二层花园洋房,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屋前有花园草坪。屋内底层为客厅、餐厅。客厅西墙悬挂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的照片;东墙有“孙大元帅蒙难一周年纪念”的照片。餐厅南墙挂有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由欧洲回上海时,受各界欢迎的照片;东墙照片,摄录1921年孙中山、宋庆龄庆贺厂东自制成功第一架飞机的场面。楼上是书房、小会客室和卧室。卧室西南角有一靠背沙发椅,著名的《孙文学说》,就是坐在这里写成的。宋庆龄也在这里打印出孙中山口授的《实业计划》底稿。1922年8月23日,孙中山在此会见李大钊、瞿秋白、林伯渠等共产党人,还亲自介绍李大钊以个人资格加入中国国民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创造了条件。1923年1月,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在此诞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正式提出。孙中山在此做好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1924年国共两党同志于此聚会,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罗章龙等出席。1924年11月,孙中山于比对新闻记者发表讲话,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和领事裁判权及一切失地。1995年至1996年,故居维修后焕然一新,室内陈设均按孙中山生前的原样布置,绝大部分为原物。


孙中山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山市(原香山县)翠亨村。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翠亨村为其诞生地。现存故居是1892年由孙中山亲自设计,在祖居旧址上建成的。两层三开间砖木结构楼房,坐东朝西,上下层均有外廊,廊柱间筑有七个拱形门楼。楼上有前楼、后楼,有过道相通。孙中山曾在此读书、写作、行医、研究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并与陆皓东等志士在此商讨反清大计,著名的《上李鸿章书》(1893)也作于此。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最后一次回此小住。故居保存完好,书房、卧室均按原貌布置。庭院左侧有酸子树一株,为孙中山1885年手植。1966年,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在故居旁兴建了陈列馆,由宋庆龄题写馆名,馆内展出反映孙中山革命活动的珍贵文物。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及其家属在澳门的居住地。位于澳门半岛东部文第士街南端,是澳门重要的纪念地之一。晚清时期,孙中山曾在澳门镜湖医院挂牌行医。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来到澳门,在文第士街购置一栋楼房。此后,这栋楼房就成为其原配夫人卢慕贞的住所,俗称 “孙府”。原为低矮、简陋的中式两层砖房,1930年8月 13日,兵头花园后面的军火库爆炸,孙府受到波及而损毁。其后,澳葡政府给予赔款,澳门著名建筑商何光主持重建。1932年改建成一幢三层高五开间的西式建筑,一层为会客厅、阅览室,二楼有卧室、休息室、厨房、洗手间,三楼是仆人的住房。整幢建筑典雅壮观,优美对称,周围绕以围墙。1958年4月,孙府改为国父纪念馆,对外开放。门前匾额由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上书 “澳门国父纪念馆”。陈列品中有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其中有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用过的桌椅、器械、文具,有孙中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墨宝及其处理的公文,还有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为孙中山及其儿子孙科缝制的衣物等。东侧小花园耸立着日本朋友梅屋庄吉特意为孙中山铸造的立身铜像,供人瞻仰。


孙中山故居

见“历史沿革”栏同条目。

孙中山故居

在上海市香山路7号。为旅居加拿大侨胞购置。1920年孙中山迁居于此。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广东中山人。我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1922年8月23日,在此会见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林伯渠。9月在室外草坪召开会议研究国民党改组方案,有共产党代表参加。同年会晤苏联特使越飞,于次年1月26日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实业计划》、《孙文学说》等著述均在这里写成。故居为深灰色二层小楼,前有花园草坪,楼下一层设客厅和餐厅,楼上设办公室和卧室。保存完好,并藏有不少珍贵文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