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好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元好问

分类:【传统文化】

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沂州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生于世宦之家,七岁能诗。大安三年(1211),蒙古军陷东京辽阳府,他辗转流徙,移家登封。正大元年(1224),中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馆编修。次年,还居嵩山,纂《杜诗学》一卷,今佚。后历官镇平、内乡、南阳令。著《东坡诗雕》3卷,今佚。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围京都,任尚书掾、左司都事。次年,京城陷落,随俘官北渡黄河。金亡后转回故乡,专事著述。有《论诗绝句三十首》,评汉魏以来诗人,较系统地阐述了崇尚自然、反对柔靡雕琢之诗歌主张。其诗反映战乱,表现民生疾苦,抒发亡国悲痛,题材广泛,风格沉郁悲壮。写景之作工于描绘,气势开阔。词学苏轼,风格豪放,多抒写悲愤情怀,亦不乏婉约之作。也兼作韵文、散曲、笔记小说。曾编撰金史著作《壬辰杂编》(又称《金源君臣言行录》)百余万言。又纂金诗总集《中州集》(诗10卷、词1卷)。有《遗山先生全集》。

金代大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鲜卑人,祖系出自拓跋魏,北孝文帝时改姓为元。远祖唐代诗人元结。世居汝州鲁山(在今河南省)。元好问高祖元谊在北宋徽宗时任忻州神武军使,遂定居秀容。曾祖元春任北宋

州团练使。祖父元滋善仕于金,为铜山令。父元德明累举不第,隐逸著述,有《东岩集》(今佚)。好问襁褓中过继给叔父元格,自幼随元格宦游各地,历览山川风物。好问幼聪慧,七岁能诗,从师路铎、郝天挺。大安三年(1211),蒙军攻金,金东京(辽阳府)陷,中都(大兴府)被围。贞钓二年(1214),秀容城破,元好问携家避难福昌三乡(今河南宜阳县三乡镇),后移家登封(今河南登封县)。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任国史院编修、镇平、内乡、南阳县令。贞钓二年(1214),金迁都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正大八年(1231),蒙军围汴京前夕受诏入都,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第二年,蒙军围汴,元好问留守,金哀宗东行。天兴二年(1233),金元帅崔立降,元好问被羁管聊城。天兴三年(1234),金亡。居家著述以终。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著述丰硕。计有《杜诗学》(已佚)、《东坡诗雅》(已佚),《东坡乐府集选》(已佚)、《唐诗选本》、《中州集》、《壬辰杂编》、诗词等数百万余言。成就显赫,为金代文坛盟主。诗今存1300余首,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成就最高。关心民生疾苦的抨击诗,有乐府神韵;写景诗清新雄健;丧乱诗慷慨悲凉,感人肺腑。清代赵翼说其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题遗山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兴象深邃,风格遒上”。元氏词今存370余首,为金代之冠。词作亦题材多样,咏怀、吊古、送别、咏物、边塞、爱情等。风格婉约、豪放两者兼之。文学批评著作众多,以《论诗绝句三十首》最有代表性。散文众体皆备,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雄健。笔记小说有《续夷坚志》。散曲今存9首。历史著作有《壬辰杂编》(又称《金源君臣言行录》)。所编的《中州集》,是一部保存金代120年文化的金诗总集,(诗十卷,词一卷)选录金代诗人249人的作品,有诗人小传,颇多历史资料,便于“以诗存史”。《金史》有传,有年谱多种。今存《遗山集》。

金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县),元德明之子。7岁能诗,从陵川郝天挺学,6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写《箕山》、《琴台》等诗,赵秉文以为近代无此作,由是名震京师。兴定进士。仕至左司都事员外郎,入翰林知制诰。天兴元年(1232年),曾因避蒙古军之乱,迁羁山东聊城。曾两度游济南,留有《济南行记》文及题咏多处。金亡,不仕,筑亭于家,著述其上。又就顺天张万户家,取金源历代实录,晨夕钞集,欲成一代信史。至百余万言,未成而卒。好问多豪侠之气,又怀亡国隐痛,诗多慷慨悲凉。所作有《遗山诗集》20卷,乐府5卷,《续夷坚志》4卷,《壬辰杂编》若干卷。所纂《中州集》,后附《中州乐府》,都是金人的诗词。所作曲殊少见,《太和正音谱》评为“如孤松绝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