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宵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元宵节分类:【风俗文化】 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刘恒为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所以每年是夜,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庆,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东汉明帝提倡佛教,于上元夜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令士族庶民一律挂灯。此后,这种佛教礼仪便演变成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挂灯时间,汉时为一晚,唐玄宗规定为三个晚上,北宋延长至五个晚上,明朝朱元璋规定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到十七日晚落灯。唐代放灯时出现了杂耍技艺,宋时有猜灯谜,明代又增设了戏曲表演。元宵节活动很多,有吃元宵、打太平鼓、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踩高跷、小车会、舞狮子、扭秧歌、唱大戏等。在古代甚至直到唐朝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祭祀门户、为蚕逐鼠、牵钩(拔河)、迎紫姑等。节日里,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惯,陕西人吃“元宵菜”,即在面汤里放各种蔬菜和水果;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历代咏元宵节诗词很多,宋代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具体地描述了当时的节日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