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农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先农坛分类:【传统文化】 在宣武区永定门内大街西侧。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祖朱棣营建北京时,仿南京先农坛而建。嘉靖十五年(1513年)增建天神和地祗两座祭坛,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先农坛垣墙南沿永定门西街,曲曲折折与太平街相连,全长1368丈,有两座大门(辛亥革命后被拆除),在外垣以内有3组独立垣墙,分别为先农坛、神祗坛和庆成宫。每年阴历二月,皇帝要在先农坛亲祭先农和亲耕籍田,以表达亲民务本的深意。神牌平日供奉在坛北的神库内,太岁殿是先农坛内最雄伟的一组建筑,包括北部的7间正殿、南部的拜殿和东西配殿以及烤炉。太岁殿东北还有神仓和华丽的现耕台以及庆成宫(斋宫)等。先农坛东南原有神祗坛,东祭天神,西祭山川河流等神祗。神牌安放在不同方向的石刻龛座上,“文革”中遭毁。 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明嘉靖年间建,为明清帝王祭祀先农神处。坛为一层方形砖台,高1.5米,边长约15米。坛北有正殿5间,内供先农神牌位,东有神库,西有神厨,西北有宰牲亭。此外尚存太岁殿、观耕台、庆成宫、具服殿、神仓等建筑。太岁殿正殿七间,东西配庑各十一间,祀太岁神。观耕台为方形砖台,高1.5米,边长约16米,前有籍田一亩三分,皇帝每年仲春亥日来此躬耕并祭祀先农神。具服殿五间,为皇帝更衣处。神仓为圆形,收藏谷物。庆成宫有前后两殿,各五间,左右有配殿,为明代先农坛的斋宫,清乾隆时改名。坛南部有明代天神、地碉二坛旧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