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秦养生保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先秦养生保健分类:【传统文化】 人类早期求生存的方式,诸如火的应用,居住与服饰的改善等,都与养生、防病、延年有关。甲骨文中已有个人卫生与集体卫生的记载以及可供药用的动植物,当时已有保健防病思想的萌芽。《周礼》载有“食医”,并对各类饮食的寒热温凉及四季五味所宜都有明确的规定。春秋时,对养生的认识更具体了,如《左传》记载医和治晋侯病时指出“近女室,疾如蛊”,表明当时已经注意到房室起居对养生的关系,并对四时、五节、六气等与健康的关系引起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一派提出“归朴返真”、“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当时的导引、吐纳等一套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发展到气功这类保健方法。庄子提出两方面养生的方法:一是充分认识到吸进新鲜空气,吐出废浊之气,才能维持生命,保健延年;一是提倡运动,可以加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各方面的机能。同一时期的管子认为,“精”是气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因而主张存精以养生。以上诸子还都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出了“天人相应”的观点。《黄帝内经》将先秦以来养生思想与实践作了总结,书中对于养生保健原则论述主要有三条:一是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二是把调摄精神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指出要思想闲静,没有杂念,使精神充沛而不妄耗,使形体健壮。三是重视保养身体抗病能力,避免外邪侵袭。认为抵抗力强盛,则病邪不得侵犯人体而发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