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秦: 技术与艺术的联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先秦: 技术与艺术的联姻分类:【传统文化】 先秦时期的建筑装饰,扩大了它的文化“视野”。殷代辉煌的青铜文化,常以饕餮纹、龙纹、凤纹、云纹、波纹、蝉纹、绳纹以及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几何纹为题材,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狞厉而奇美的艺术世界。如果说,技术上制陶业的发展,促成西周建筑文化舞台上诸如板瓦、筒瓦、脊瓦与圆柱形瓦钉等瓦器的出现,那么到了东周,艺术上殷周青铜器丰富灿烂的装饰主题,便成了瓦当装饰艺术的文化思想源泉。瓦当,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建筑文化,从一般瓦器发展到瓦当,这是技术向艺术的“进军”,或者可以说,是艺术对技术的渗透,是中国建筑文化的技术与艺术因素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美妙融合,也是以土木为基本材料的中国建筑文化利用土的可塑性所创造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当然在其间,技术因素仍是基本的、主要的。 从河南洛阳等地出土的东周瓦当,主要是图案瓦当。其上常塑有饕餮、龙凤等纹样,表现的文化主题与殷商、西周的青铜文化 一脉相承。 比如,关于饕餮纹瓦当。饕餮者,古人所谓恶兽之名,钟鼎彝器多琢其形以为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极更也。”(《吕氏春秋?先识》)“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又,“饕餮,谓三苗也。”(《尚书正义》)“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尚书?尧典》孔安国传》)这里,所谓“缙云氏”,据《史记?五帝纪》,远古传说,黄帝设置春、夏、秋、冬、中官,用云作名字,其中夏官称缙云氏。“缙云氏”是指被黄帝所击败的炎帝一族。近人王献唐说,“最初期之饕餮花纹,只限于黄帝一族遗器,炎族殆无有也。”(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此说不无根据,正与远古传说吻合。因此,所谓饕餮,实际上指的是被贬的炎帝一族。传说中的炎族被贬为面目狰狞的饕餮,实在是华夏氏族兼并历史中的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从“后世钟鼎彝器,时范饕餮花纹,谓之诫贪”(同前)这一点看,先秦瓦当时以饕餮为纹饰,其文化意味在于“诫”所谓炎族之“贪”,表现出扬“黄”、抑“炎”的传统文化观与颇为狭隘的远古氏族文化意识的残余,这种纹样,还在建筑上表现出处于“童年”时代中国文化的某种 “蛮野” 韵味。 先秦又有龙凤纹瓦当。这种纹饰是对龙凤图腾意绪的文化追思。龙凤是中华远古氏族的图腾。(关于瓦当装饰,本书第三编将有详述,这里从略。) 远古造房建屋殊非易事,倾圮、毁损之事时有发生,需要获得克服困难,避免失败的心理力量、支柱与勇气。发展到先秦的瓦饰,以龙凤为母题,其意常在对人们意想中认同的“祖宗”(即图腾)的膜拜祷告,以求其佑助。同时也是歌颂祖宗生殖伟力的一种文化方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