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秦旅游文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先秦旅游文学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旅游文学,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不少篇什涉及山水或用山水“触物起兴”。如首篇《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眼前景物开篇;又如《崧高》中的“崧高维岳,峻极于天”;《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等,均是写景的佳句。由此亦可见古代旅游文学的最初源头。对山和水的记载,始见于《禹贡》、《山海经》。《山海经》记录了古代神话传说,是最早记述山川风物的。如《西山经》中写道:“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 ’,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已略具山水游记的雏型。《南山经?鹊山》则运用分类叙述的手法,先叙山,后叙水。层次分明地描述山中之珍宝奇物,有神话色彩,不同于一般的地理志。庄子常涉及到自然景物,《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广阔的大海为背景,开篇勾勒出开阔神奇的画面:“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勾画的一幅以长天为背景的大鹏展翅图,气势雄壮,恢宏诡谲。文中所写的鲲、鹏、北冥、南冥、云、风等,可见到古代游记文的端倪。《庄子?秋水》也展现了黄河水涨,一片汪洋之气势,亦有游记色彩。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也写过许多优美生动的山水佳句。《东君》歌颂太阳神,描绘自然的太阳形象,雄伟壮丽、瑰丽多姿,不息远行;“驾龙掴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写出了太阳初升时彩霞满天的壮丽和乍升乍降、摇曳多姿的神态。屈原往往不是带着闲情逸致去欣赏山水,所写自然景物,是为了烘托环境,表现诗人放逐后的凄凉愁苦的心绪。如《涉江》叙写渡江而南,浮沅水西上,独处深山的情景。既写出了诗人放逐江南的行迹,也展示了诗人彷徨、惆怅。“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诗人以这种深山崇岭的自然环境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屈原的名诗佳句,为后代的山水诗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艺术经验。尤其他发展了《诗经》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深远。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后来的山水旅游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