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秦舞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先秦舞蹈分类:【传统文化】 这一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时代、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舞蹈文化从原始劳动舞蹈、图腾舞蹈发展到奴隶社会具有代表性的雅乐舞。有关原始舞蹈的文物一般分布在较偏远的地区,如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彩陶盆上的图案反映了原始时代集体舞蹈的情景;广西花山崖壁画舞蹈形象,记载了壮族先民的生活场面,其中有不少舞人形象;甘肃嘉峪关黑山岩画记载着西北地区游牧民族舞蹈场面;新疆霍城千沟和额敏县卡伊卡爱山、库鲁克山岩画也有原始先民的舞蹈形象;云南哀牢山彝族的“十二兽神”舞蹈,保存着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它祭祀了虎、兔、蛇、马等十二种兽神;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崖画(共十一处),是用赤铁矿未渗动物血绘制而成的模似鸟兽的舞蹈。这一时期的历史传说,也由舞蹈这种形式部分地保留了下来,广西马山县瑶族村落有反映古代传说的“蚩尤舞”;河北、山西有“蚩尤戏”;广西、湖南地区有“师公舞”;东北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有“狩猎舞”。关于古代“女娲”的故事传说在西南地区苗族的“芦笙舞”、佤族的“打歌”、彝族的“跳月”、白族的“绕山林”等舞蹈中皆有叙述和表现。古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在南方少数民族的民间神话传说中有不少异说,民间舞蹈中也有表现。如云南西部彝族供奉祖灵葫芦的习俗和祭祀舞蹈,通宵达旦,场面热烈。史籍记载有反映农耕生活的乐舞《扶犁》、反映渔猎生活的《扶来》、反映图腾崇拜的《云门》等。在旅游中,人们步入西南边陲、东北森林、西北黄土高原、北方草原,都可以接触到先秦舞蹈的遗存和踪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