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胜后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先胜后战分类:【传统文化】 这一思想首先是由孙子提出的。《孙子兵法?形篇》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大意是善于作战的人往往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使敌人失败的机会,胜利之师往往是先创造致胜条件才寻求作战,失败之师则是交战以后再企图获胜。先胜包括两方面,一是创造致胜的必须条件,二是在全面分析对比敌我双方力量后确信己方有取胜的把握。只有在战争形势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情况下与敌作战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这种重视战争预测、重视创造致胜条件、在确有把握取胜的前提下打有准备之仗的思想的提出,对当时和后世的战争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春秋时期吴攻楚之战、越灭吴之战都是在认真分析战争形势得出攻之必胜的结论后,一举破敌,取得胜利的。打有把握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这一思想仍是今天的战争指导者所必须遵循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