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入仓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入仓祭分类:【中国民俗】 泰雅人新谷收割、晒干后,选晦日举行入仓祭。各家家长取下屋外壁上的四穗稻谷,改挂在谷仓之下,祭稻灵,祈求稻谷永远不减少。 卑南人粟收割完后,举行谷神尝新和新谷入仓祭。先由妇女取挂在竹竿上的新粟几颗,脱去粟皮,含在口中,并将挂有粟穗的竹竿移入屋内,下垂粟穗即成为谷神神位。在神位前陈列四排槟榔子,旁边供上糍和酒。开祭时,司祭三次将酒泼洒地上,取糍掷祭粟神,并念祝辞,一家人也随着仿效。祭后将新谷收入谷仓,在新粟上放置三粒槟榔子,再压上最先收割的三束粟穗,祈求粟子不减少,免受虫鼠之害。次日正式贮藏新粟。 曹人上山打猎,以兽肉祭地神,祭后,即举行饮宴。 布农人农历八月举行收仓月祭仪,共五日。第一日酿酒,第四日早上由男人捉一头猪放在新粟堆旁,司祭将最初收割的粟束放进仓内,又随意取其他粟三束放进仓内。接着一人用竹刀刺杀猪,司祭持收割用具在新粟上不断挥动,以示猪的叫声可将他处的粟引来。然后将新粟堆放在旧粟之上。第五日司祭将所宰的猪的下颚骨、蹄趾、双耳系在收获祭具上。 由上可知,台湾少数民族各部族虽有相同的农事祭日,但其祭祀仪式却各不相同,可见台湾少数民族农事祭俗的多元性。随着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族人的不断接触、外界新事物的不断影响,其生产习俗、思想认识、精神面貌也不断地汉化。平埔人最早被汉化,就是鲜明的例子。现在,这种变化尤其明显,因而他们的生产各个方面已逐渐现代化,而各种农事祭也逐步淡化,有的在一些部族中已经消失。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