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八座分类:【传统文化】 东汉至唐代尚书台(省)之尚书令、仆射、诸曹(部)尚书的合称。座,亦作“坐”。东汉以尚书令、仆射、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部官曹为八座尚书,始有“八座”之名。魏晋南朝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尚书令为八座。《晋书?职官志》:“案尚书本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闻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至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又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而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奏章之事,各有其任。一白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奏事。其二曰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国事。其三曰民曹,主吏民上书事。其四曰主客曹,主外国夷狄事。后成帝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后汉光武从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事;改常侍曹为吏曹,主选举祠礼事;民曹,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事;客曹,主护驾羌胡朝贺事;二千石曹,主辞讼事;中部官曹,主水火盗赋事;合为六曹。并令、仆射二人,谓之八座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灵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此始见曹名。”隋、唐时以六尚书、左右仆射及令为八座。《通典?职官?历代尚书》杜注:“历代尚书有五曹,则兼以二仆射、一令为八座;有六曹,则以左右仆射为一座,兼令共为八座;若有六曹而左右仆射并缺,则以尚书仆射及令为八座。若尚书唯有五曹,又无左右仆射,则不备。”《大唐六典》:“国政枢密,皆委中书,八座之官,但受成而已。” 汉唐间尚书令、仆射和诸曹尚书的合称,共八员,故名。东汉时称六曹尚书并尚书令、仆射。三国魏称五曹尚书、左右仆射、尚书令。宋齐同。隋唐尚书令、左右仆射和六曹尚书为八座。魏晋南北朝时处理较重要的疑难政务,由八座集议后上奏皇帝审批; 特别重大军国要事,则由皇帝与八座共同商议决定。清则用以称六部尚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