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公田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与“私田”相对的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大体上可分四种类型:①商周井田制中,由劳动者共同耕种而收获物全部交给统治者的土地。《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井田制被废除,公田也渐消亡。②政府或皇室直接占有的土地,也称“官田”。③无主的荒地。《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④旧时一族共有的族田,族中人称之为公田。 傣语叫“纳曼”。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为村社成员集体占有的土地。同一村社的成员都有权利平均分配使用, 具有领主所有和村社集体占有两重性质。村社有较多处置权,可以集体出租或交换。主要由*傣勐寨子耕种, 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8%, 由历史上村社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而来,随着封建化过程的发展,所有权为领主所掠夺,逐渐变质为农奴份地,耕种这种土地的寨子必须为召片领服无偿劳役,故又称“负担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