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六义

分类:【传统文化】

诗经学术语。《毛诗正义》“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历来解释甚多,但多与《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原意不符。当前一般认为,风、雅、颂为不同乐歌,“风”是带有地方色彩之风土歌谣,多表现劳动者痛苦生活、思想感情及对当时社会之认识。“雅”是王畿地区之所谓“正声”,多描写统治阶级生活及其认识。“颂”为用于宗庙祭祀之歌舞曲,上层统治者用于歌颂祖先神灵。赋、比、兴为不同写作手法,“赋”为直接描述,“比”即譬喻,“兴”是起兴、寄托。

即诗六义。《毛诗序》提出“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些名称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 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但“六诗”和“六义”不同,“六诗”是大师教唱的,有可能是六种乐歌的名称。六义,《诗大序》区别了“风、雅、颂”三义,而于“赋比兴”一字不提。《诗大序》解释“风、雅、颂”的区别:“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它们是按音乐和体裁划分的三种诗体。最早对“赋、比、兴”作解释的是郑玄和郑众。郑玄在《周礼注》中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良以喻之。”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但确切说来,在唐之前,并没有把“风、雅、颂”作为诗体、“赋比兴”作为诗法区别开来,如《毛诗序》释“风”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这里就把“风”作为诗体又作为诗法;刘勰释比兴,亦说“比体云构”,“毛诗述传,独标兴体”、“起情故兴体以立”等,这说明唐以前诗“六义”既指诗的六种体裁,又指诗的六种表现方法。近人章炳麟考证,作为六种诗体,“风、雅、颂”是入乐的,“赋、比、兴”是不入乐的,因此在后来孔子寻诗时被删去。宋人程颢又认为“六义”是六种诗风:“《国风》、大小《雅》、三《颂》,诗之名也。六义,诗之义也。一篇之中,有备六义者,有数义者。……风者,风以动之。上之化下,下之风上,凡所刺美,皆是也。赋者,谓铺陈其事。比者,以物相比。兴者,因物起兴。雅者,正言其事,陈其正理。颂,称美之言也。”这种解释较合于《诗大序》“六义说”之本意,诗是具有重大政治教化作用的东西,“六义”是对诗的这种政治教化作用的具体分析,因此,“六义”以“风”为首,依次列为“赋、比、兴、雅、颂”它们都是诗在进行教化时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六义说”,体现了汉代经学家研究《诗经》的重要成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