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六必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六必居分类:【传统文化】 六必居以经营京味酱菜驰名中外。该店创办于明嘉靖九年(1530),位于北京前门粮食店街。“六必居”取自我国古代酿酒之“古遗六法”:“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僖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简称“六必”。六必居著名产品甜酱八宝瓜、酱黄瓜、酱黑菜、八宝菜、酱甘螺、什香菜、酱姜芽、甜酱瓜、白糖蒜、小酱萝卜、甜面酱、铺淋酱油等十二种名菜,早在清代即被宫廷指为御用佳品,特供帝王及皇室成员享用。慈禧太后听政期间还给六必居颁发了腰牌、黄马褂,享有出入宫廷的便利。1935年六必居酱菜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铁路沿线产品博览会,获得优等奖。解放后,在历次酱菜行业质量评比中多次获得总分第一,其中甜酱黑菜、甜酱八宝瓜连年被评为优质产品。 六必居酱菜一贯保持着清鲜特色。凡用蔬菜必选新鲜时令的,经过严格的清洗、腌制、晾晒、酱泡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外形美观,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甜咸适中,既合北京人口味,也深受各地食者喜爱。 六必居自创业以来,四百余年盛而不衰,其奥秘还在于有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办法。在生产上主要是:选料精――凡用原料都严格规定了产地和收获节气,以及品种的质量和重量,不合规定的绝对不用;配制细――所有酱菜产品一律按规定的配方配料,不准丝毫差错;工艺严――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顺序和时间,不能延长或缩短,更不准逾越。六必居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宁可不做买卖也不卖倒牌子”,依凭这条规矩既做活了买卖又弘扬了声誉。在管理上主要是:不准超支资金――无论店东还是一般职员一律按季支给工资,任何人都不许长期支用资金,尽力减少个人占用资金,使有限的资金更快投入再生产;不用“三爷”――即不用店主的少爷、姑爷、舅爷,避免任人为亲,又不因“三爷”的好逸恶劳而损害企业经营;存货不存钱――在社会动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旧中国,他们一贯坚持存货不存钱的做法,经常保持充足原料,不仅维持了生产,也减少了因货币贬值而造成的损失;坚持“喝栏柜酒”制度――每天营业结束后店主都召集采购员、推锁员、会计员共在柜台吃酒,边吃边碰情况,沟通各方面信息,商议解决办法。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六必居在发展中不因循守旧,为适应变化着的市场,变化着的消费水平,他们逐步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检测手段,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产量,使六必居的酱菜品种已近百个,不仅行销全国,而且出口国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