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六部

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分掌全国各类政务之六个部门的总称。秦代少府有属官尚书,掌殿内文书。东汉发展为尚书台、事务增多,遂分曹治事,每曹设尚书一人。由曹渐变为部。然东汉至南北朝,部曹尚无定制。隋代始定为吏、礼、兵、都官、度(duó夺)支(开皇三年改民部)、工六部,隶属尚书省。唐代因之,改都官为刑部,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次序则为吏、户、礼、兵、刑、工,此后历代相承。宋代沿唐制。元代各部改属中书省。明代初承元制,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独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相沿至清末,因逐渐添设新部,六部之名遂废。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之下设司,其长官称郎中,次官为员外郎。六部成立后,自秦汉相沿之九卿职权变小,有些卿因职务并入有关部司而被裁撤。参见“六曹”。

隋唐以后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分掌。西汉成帝时尚书分四曹,东汉时增至六曹。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隋代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元废尚书省,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时废丞相,革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清代末年逐渐增置新的部,六部之名遂废。

魏晋南北朝间,尚书或分为五曹,或分为六部,至隋开皇 (581―600) 初始定制以都省为总官署,下设六部二十四司。六部为吏部、礼部、兵部、都官 (后改刑部)、度支 (后改民部)、工部的总称。唐高宗贞观二十三年 (649) 即位后又改民部为户部。唐六部习称吏,户、礼、兵、刑、工部。六部尚书依办公处所排列的先后以兵部、吏部为前行,刑部、户部为中行,工部、礼部为后行。中唐以后六部权力削弱。北宋初沿置六部事多由他官兼管。六部正官非有特殊诏令,不管本司事务。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始复本职。辽、金均置。元代六部改隶中书省。明初沿袭元制,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地位提高。清沿置,后渐添设新部,六部之名遂废。

中国封建王朝中央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组成部分。至明代,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地位提高。清代相沿,各部长官为尚书及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职掌国务,其中一部分人入军机处,参与要政。余者定期晋见皇帝,报告本部事务。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的任免政令、制定京内外各衙门文职官名额,由吏部铨选,或由地方官报部任用。按规定铨叙品秩,稽考功过,以定升降、赏罚。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亩、户口、财谷之政令。礼部,掌管国家祀典、庆典、军礼、丧礼,接待外宾与学校、科举等事。兵部,掌管全国军事及武职官的考核任免。刑部,掌管全国刑罚政令。工部,掌管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各项器物制做等工程及其经费。清代的六部较明代为低,只是奉行皇帝或军机处的命令,掌一般行政事务。清末逐渐添设新部,六部之名遂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