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于东夷礼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关于东夷礼乐

分类:【地域文化】

东夷礼俗源远流长,传统深厚,它在传说的太昊、少昊时代已具雏形。后来东夷族衰落之后,其礼俗传统依然对社会发生着深刻影响。周初,齐、鲁两国受封时,鲁伯禽就国治鲁的方针是“变其俗,革其礼”;齐姜太公就国治齐的方针是“因其俗,简其礼”(《史记》《鲁周公世家》和《齐太公世家》)。这里提到的礼俗,有殷礼俗,但主要是东夷礼俗。因为齐鲁地区是殷朝统治下的东夷地区,东夷礼俗传统势力很大,所以才有齐、鲁两国的因、简、变、革之举。

(一)关于夷礼

夷礼形成很早。据古文献记载,太昊伏羲氏就制过嫁娶之礼。《通鉴外纪》云:“上古男女无别,太?始制嫁娶。”《世本》又载:“伏牺制以俪皮嫁娶之礼。”少昊时代更进了一步,已建立了一套分工细致的官制。《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朝鲁,在宴会上鲁国大臣问及郯子为什么少?以鸟名官时,郯子说以鸟名官是其祖少?挚登位时,恰好凤鸟飞来,故以鸟纪,“为鸟师而鸟名”。并且把其以鸟名官的分工职司说了一遍(见上文)。据其设官分职的情况看,其礼制已十分完备了。

如果说这是传说,那么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尊、陶鼎可为物证。也就是说,当时的陶尊、陶鼎等,可能已不单纯是作容器用,而是原始的礼器了。如果说陶尊陶鼎还不一定是礼器,那么春秋时期大量有关夷礼的文献记载是不容置疑了。如孔子向郯子问夷礼,杞等东夷方国用夷礼等都是事实。《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冬十一月,“杞成公卒,书曰子。杞,夷也。”杜预注:“成公始行夷礼,以终其身,故于卒贬之。”古代诸侯分五等爵:公、侯、伯、子、男。杞侯本是公爵,是最高一级,但是死后却书曰“子”,为什么,因为他用夷礼,在强行推行周礼的鲁国受到鄙视,故被降了三级,贬称为子。又《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杞桓公来朝,用夷礼。”这些记载都证明了夷礼的存在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关于夷乐

《汉书?东夷传》载:东夷人“喜饮酒歌舞。”东夷人的乐舞创始于何时、由谁创始呢?《吕氏春秋?大乐》云:“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在炎黄时代就已经有了音乐舞蹈。其《古乐》篇又云:“黄帝令伶伦作为律……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又云“帝颛顼…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

先为乐倡。

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还说:“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有?作为鼙鼓钟磬,吹芩管?篪?,因令椎钟……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山海经?海内经》则云:“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吕氏春秋?去私》说:“舜有子九人”,“八人始歌舞”(《路史?后纪十一》注引)。其实舜及其父、其子都对音乐有大贡献。其父瞽叟作瑟五弦,帝舜将其改进为二十三弦。其子商均“亦喜歌舞”(《路史?后纪十一》)。《绎史》卷十引《尸子》云:舜好音乐,尝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世本?作篇》有:“舜造箫,其形参差,像凤翼,长二尺。”《吕氏春秋?古乐》记载:“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使孔子听了入迷,“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赞叹为“尽善尽美”(《论语?八佾》)的《韶》乐,就是舜时制作的。《书?益稷》云:“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可见其音乐的优美。

音乐离不开舞蹈,一般祭典仪式必用歌舞。东夷的舞蹈在太?伏羲时代就已经有了。《诗含神雾》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宓牺就是伏羲。《潜夫论?五德志》:“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大人就是东夷人,雷泽在今山东省鄄城。华胥是伏羲的母亲。履大人迹而生伏羲是怎么回事?余冠英《诗经选》认为履大人迹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即一种象征性的舞蹈。如《三国志?东夷传》所记东夷的一种风俗:“常以五月下种讫,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所谓“履大人迹”,就是华族女子相随风族(太?风姓的大人族)男子的舞步,踏地低昂,手足相应。这舞直跳到深夜,则男女双双择处幽会。伏羲就是在东夷人这种族外婚俗下生的。可见东夷歌舞起源之早。这些记载有无物证呢?有。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墓葬里出土的笛柄杯,能吹出清脆、优美的四音乐曲。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唯一陶制横吹管乐器。能把乐器烧制在陶器上,说明东夷族在当时音乐的发展水平已是很高的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