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于疾病与死亡的俗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关于疾病与死亡的俗语分类:【中国民俗】 在民间,未成年人只要说“腰疼”,成年人便马上说道:“小孩儿没腰,不疼。”这是民间对疾病讳深莫及的心理表现。即使真的生了病,也不能说出“病”字,讳言曰不好受、不愉快、不愉作、不好、不大好、不舒坦、生癞、有症候儿、不壮实;受了伤叫藏弄、不关节;残疾者为不得劲儿、不方便、不行、有材毁、耳背、耳沉、眼色不好。 民间以“死”为不吉利语,平时不准说“死”,民间以为,说巧了,正撞上死神,非死不可;逢年过节,更要忌说“死”:死鱼、死鸭,潍坊一带说成“文鱼”、“文鸭”,文,言其不动,还有谚说“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得说好”;如果小孩平时不注意说了“死”,便为其解禳,说“童言无忌”,胶东有的地方为防止小儿在新春第一天不慎说出“死”字,便在其未醒之前,用草纸将其嘴巴揩抹几下,称“揩屁股”,义在声明小儿嘴是屁股,说了不算数。山东方言里,没有与“死”同音的字,就如同日文里没有第二个“しる”(死)的音一样。 在民间哭丧时,常听到孝子贤孙们哭“你怎么舍得撒了手”、“你不管俺,自己去享福”之类的话,而很少听到“死”字,这是民间对“死”字禁忌的结果。把正常的死亡,叫做老了、没了、走了、享福去了、撒了手、不在了、不好了、老大了、咽了气、伸了腿、白瞪了眼、倒了头、挺了脚、合了眼;把病死叫做没治过来、没收救、没法扎裹、没抬头;把自杀叫想不开、钻牛角、寻短见、寻无常、伸了头(上吊)、服了毒;夭折叫拽了、抛撒了、不填还人、冤家、丢了、跑了、坑了人。即使表程度的“死”,如“气死人”、“乐死人”,民间也避讳,说“杀”、“毁”:喜杀人、气杀人、憋毁了、难受毁了、毁了堆。 人们忌讳死尸,故称停放尸体为“停丧”,用“丧”指死了人。抬死尸、棺材的人叫“举重的”、“抬重的”,故平时有些地方少说“举”、“抬”,把“举”说成“托”、“撮”,把“抬”说成“hèng”。“尸”也称为“灵”,如停放尸体的地方叫灵堂,守护尸体叫“守灵”,抬尸出葬叫“起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