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秧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关秧门分类:【地域文化】 白族坝区的生产节令活动。每年栽插头天,要开秧门,举行祭旗仪式,开展拔秧、挑秧、插秧竞赛活动。栽插的最末一天,到本主庙宰杀猪羊、公布冫内帐务、奖评优劣人事等活动,叫关秧门。届时,全村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 自动组织成数十至数百名霸王鞭舞队,其中许多人化装成“渔、樵、耕、读”等角色,有的套上白鹤道具,有的扮成鱼、蚌;有的耍狮、耍龙。随着锣鼓阵阵、唢呐高奏欢歌舞曲,跟着神圣的秧旗,簇拥着上马的秧官,从本主庙出发至村院广场或行进在林间道路上一路歌舞,一路玩耍。平日权威的秧官今日格外诙谐,他头戴立着秧苗的斗笠,眼戴墨镜,衣着长衫马褂,倒骑着马,进行着滑稽风趣的表演。此活动通常进行三四天。意在庆贺栽插顺利,松弛紧张情绪,预祝当年丰收。有的地方把田家乐又叫做谢水节,有感恩于水神的帮助,继续祭祈水神天助之意。 等到秧青时,就要开始春插了。江西农村的许多地方,将春插开始下田拔秧叫做“开秧门”,由此形成了开秧门和关秧门的习俗。 开秧门讲求吉利,因为开秧门是第一天插秧的日子,传说有保护神保护,农民们为此对开秧门十分重视,往往要举行一定的祭祀活动,以求得到神的保护。 在吉水县农村,到了这个时节,由各农户择定一个吉日,当天聘请老农,在田头焚香烛,奠美酒,然后唱赞词:“后稷,好(众和)天开和远大吉祥,插秧时刻正相当,秧好一半禾,五谷装满仓。敬请神农大力相助,雷公风婆一齐帮忙,将秧苗插下田,急急如律令―――敕!”爆竹声中,老农向秧上喷一口酒,顺手拔起一把秧,然后众人纷纷下田拔秧,这就叫“开秧门”。这个日子定下后不可更改,所谓“莳田嫁女,不避风雨”。 秧苗插向大田,也要举行类似开秧门的隆重仪式,在樟树市程坊一带还有送开秧门饭的风俗。这一天早上,主人家要准备好干鱼、腊肉、盐水蛋和封缸酒。插秧前,主人在秧田的上方烧钱纸、放爆竹、点香,然后朝南作三个揖。这时,女主人提来一小碗饭,上面放着一片腊肉、一片干鱼、一瓣盐水蛋,另倒上一杯封缸酒。这些东西由丈夫接过后,高举过头,口中念道:“秧秧禾禾快快长,秧秧虫虫快快走……”念完倒入田角空处,男主人接着下田拔四扎秧上岸,算是开了秧门。开过秧门后,回家吃的是特备的开秧门饭。这天的饭需用甑蒸出,又多又香。男主人邀请村里的好友前来吃酒,女主人则用小碗盛上饭,再夹几块干鱼、腊肉和盐水蛋放在上面,叫子女送到左邻右舍去,这就叫“送开秧门饭”,也有的地方叫“栽禾饭”。 永丰县农村里开始拔秧莳禾,即开秧门时与前略有不同。这一天,主人家炒花生、豆子,杀鸡、煮腊肉,也吃拔秧酒。但他们焚香、放爆竹,不是在田头,而是到社官庙去祭告。如果请了人帮忙,第一把秧,要由主人亲自拔。 莳秧最后一天叫 “关秧门” 或 “封秧门”。关秧门这天要在太阳未落时结束插秧。预计日落前莳不完,则要请帮工突击完工。莳秧事宜全部完工,主人要沿田埂转一圈,祷告稻神、土地神、田公田母,保佑秧苗快快成长。最后带几棵秧回家,有剩秧就带剩秧,无剩秧则从田里拔几棵秧回家,这叫“认家门”,寓将来稻谷成熟认得回家。带回的秧苗放在屋面上,或放在门墙上风干,待明年烧灰治“秧疯”。 插秧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