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兴佛证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兴佛证盟

分类:【地域文化】

指吐蕃赞普墀松德赞和其子墀德松赞为保护佛教,谕令吐蕃上下一律尊奉佛教、供养僧人,对佛、法、僧三宝不离不弃、不堕不灭,子子孙孙均申盟誓,并亲自率领臣民于神前盟誓,将誓文勒石以诫后世之事。

佛教自7世纪中叶传入吐蕃后,受到王室的扶持,却遭到信奉苯教的外戚贵族和大臣的顽强抵制和强烈反对。墀松德赞冲龄践祚,崇苯大臣借主持朝政的机会,发布禁佛令,拆毁佛寺,驱逐佛教僧人,使初兴佛教毁于襁褓之中。墀松德赞成年亲政后,采取活埋崇苯大臣尚?玛尚仲巴结等严厉措施,抑苯兴佛。并于被活埋的玛尚墓穴前,宣布废除玛尚所颁布的禁佛令,率领臣民宣誓奉佛。唐大历十四年(779),桑耶寺落成后,赞普父子和小邦王子、诸论臣民工,在诸天、神祗、非人作为盟证面前,与盟申誓,并勒石盟文,要求“今后,每一代子孙,均需按照赞普父子所作之盟誓发愿”。这通兴佛证盟碑,至今仍立于桑耶寺大殿正面墙下。

桑耶寺兴佛证盟碑

墀德松赞继位后,继续奉行扶持佛教的政策,兴建佛寺,翻译佛典经论,优待佛教僧侣,鼓励王室成员出家,让佛教僧侣参与国政等。在他倡建的甲德嘎琼金刚界寺(rgyal-sde-dkar-chang-rdo-rje-dbyings-lha-khang)落成后,率诸臣民盟于寺中,并将盟文主要内容刻在石碑上。金刚界寺今已不存,但该碑至今保存于拉萨河对岸若玛岗,文字仍清晰可辨。主要内容是阐明“父祖以还,子子孙孙,建三宝之所依处,奉行圆觉之正法,爱惜护持”佛教的理由,要求“蕃地全境亦应学习正法,修悟正道,轨仪行为不停”,“赞普之牙帐及蕃地全境,决不离弃三宝,父祖子孙,无论何时,定做三宝之顺缘者决不降低、减少,如同寺庙、户籍、文书、诏令之前所言,依之管理行事”。

据藏文史籍记载,历代赞普曾多次颁布兴佛诏令,上引两例仅为兴佛证盟的典型事例。到墀祖德赞时,颁布一系列优礼僧人的法令,严禁诽佛谤僧,实行七户养僧制,重用僧人,赞普本人还将发端缀绢铺地,让僧人践履或席坐于上,称为“顶戴二部僧伽”,以示尊崇,走向佞佛极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