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兴福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兴福寺分类:【传统文化】 在江苏常熟市城西北的虞山北部。原为南北朝齐人倪德光住宅,后其皈依佛教,舍宅为寺,名大慈寺。因地处破山之上,故又名破山寺。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扩建时,在大雄宝殿内发现一块巨石隆出地面,大如伏牛,左看如“兴”字,右看似“福”字,人称兴福石,寺院因而改为兴福寺。这里风光明媚,景致绝佳,唐人常建在此游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把破山寺自晨至晚的景色,描绘得有声有色,美妙绝伦,十分贴切,令人神往。加之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唐懿宗赐“兴福禅寺”额,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常建诗立于寺内,更使此寺声名远扬,成为江南名刹之一。寺东,越过破龙桥,为空心潭、空心亭胜迹,亦因常建之诗而得名。 在江苏常熟市城西北的虞山北部。始建于南朝齐时,初名大慈寺,因在破山之上,又名破山寺。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扩建时在大雄宝殿内发现兴福石一块,寺院因而改称兴福寺。这里风光明媚,景致绝佳,唐朝诗人常建游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把破山寺的景色描写得十分美妙绝伦,令人神往。此诗经米芾手书,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亭勒石,立于寺内,至今保存完好,为书法珍品。寺亦因此声名远扬,成为江南名刹之一。参见102页“常建”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