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兴趣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兴趣说

分类:【传统文化】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篇中论诗时,标举“兴趣”,并以此作为评诗的至高标准。他指出“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从严羽的诗论来看,他的“兴趣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调诗的感兴的形象性。作为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诗,首先要有感兴,感物吟志,借客观的物象抒发自己的情感,但这种思想感情的抒发不应是直露的,必须是含蓄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必须与兴象相融合,做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二是强调诗的韵味。诗对感兴的形象表达要有言外之意的余味,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一唱三叹之音”。所以,所谓“兴趣”即是指诗人吟咏情性之兴象蕴含深远的韵味。严羽在《诗法》篇中所说的“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实际上正是他的“兴趣说”的具体解说。

严羽的“兴趣说”是在前人诗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兴”与“趣”两方面的内容在严羽之前已有很丰富的论述。对于“兴”,先秦就已提出,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中所提出的“六诗”,孔子也说过“诗可以兴”(《论语?阳货》)。汉代以后历代对“兴”都有很多的研究和论述。对于诗的韵味,也已有钟嵘的“滋味”,司空图的“韵外之致”等论述。严羽把“兴”与“趣”结合在一起,强调诗的含蓄味远的艺术特性,是为了反对当时以文字、议论、才学为诗而“不问兴致”的江西诗派的诗风。在这点上,他所倡导的“兴趣”,对恢复诗的艺术特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也因此得到后人的继承,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就直接受到他的诗论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