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养心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养心殿

分类:【传统文化】

北京紫禁城内宫殿。位于西六宫以南,西一长街以西。初建何时不详。明刘若愚 《酌中志》中已载有养心殿,云“过月华门之西,曰膳厨门,即遵义门,南向者曰养心殿也。前东配殿曰履仁斋,前西配殿曰一德轩; 后殿曰涵春室; 东曰隆禧馆,西曰臻祥馆”。养心殿清初袭明旧,雍正年间始有修葺,嘉庆七年 (1802) 重修。养心殿正中设宝座,上悬雍正帝书匾额“中正仁和”,宝座屏风刻乾隆帝书对联 “保泰常钦若; 调元益懋哉”。正殿东壁悬《养心殿铭》,西壁为《董邦达溪山清晓图》。东暖阁自室中西北折而东南,阁中有 “寄所托”、“随安室”、“明窗”、“如在其上”诸室。西暖阁有“勤政亲贤”、“三希堂”、“自强不息”、“无倦斋”、“长春书屋”诸室。由穿堂至后殿,前楹上悬“与物皆春”、“为君难”额。后殿东暖阁有 “乐天”、“能见室”、“攸芋斋”诸室。后殿西暖阁有“怡神”额。配殿为东西佛堂。殿前御膳房有康熙御书匾“膳房”。清康熙帝将养心殿作为书斋,“养心”二字是借用孟子“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一语,以涵其天性。雍正以后,清朝皇帝将此作为寝殿,同时也是召见大臣、处理政事的地方。养心殿后殿东暖阁“乐天”室为寝宫; 前殿西暖阁“勤政亲贤”室为召对臣工、办理庶政之所。同治、光绪两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点也在养心殿东暖阁。“三希堂”因乾隆帝将所得王羲之《快雪时情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伯远帖》藏于此室而得名。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2月12日清朝隆裕皇太后在养心殿东暖阁宣布退位诏书,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养心殿东暖阁

乾清宫西。建于明永乐年间,康熙时大修后,为康熙皇帝书斋,雍正以后为皇帝寝宫和处理政务之地,东暖阁在同治、光绪年间是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辛亥革命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被迫在此宣布宣统帝退位。1917年张勋在此演复辟丑剧。西暖阁也称“亲政亲贤殿”,设宝座,宝座前有御案和文房四宝,为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批阅奏章之地。与西暖阁相连的小房“温室”,乾隆曾在此收藏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的《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因为是希世珍宝,故名“三希堂”。乾隆帝御书匾额,并撰《三希堂记》。

位于故宫乾清宫墙外西南。始建于明代,清雍正年间改建,殿名取自《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南北三进院落,房屋160余间。第一进为太监值宿之所。第二进为正殿养心殿所在,东西有配殿。第三进为寝宫及东西围房,多作后妃临时居室。清顺治帝曾居此殿并卒于此。康熙时将此作为内廷造办处。自雍正后,始作皇帝寝宫,亦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处。殿内悬有雍正手书“中正仁和”匾额。西间为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批阅奏章处。最西一间名“三希堂”,清乾隆帝将其所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及王?《伯远帖》收藏于此。东暖阁为同治、光绪年间慈安、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处。1912年2月12日清朝隆裕皇太后在此宣布退位诏书,清王朝统治结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