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养牛习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养牛习俗

分类:【中国民俗】

买牛。耕牛,大户多养水牛,中小户人家或独养或拼养黄牛(价较廉)。买回牛时,要先在牛角上挂一条大红布,以示祝贺。民间有专事耕牛买卖的“牛客”。耕牛买卖成交,除付买牛钱外,还要付守牛娃子“牛索钱”一两元,若不付之,牛就难牵去。城镇有包揽耕牛贸易的“牛牙郎”,要抽取10%~15%的佣金。

租牛养犊。民间有租牛养犊的习俗。无牛户向有牛户租养母牛,生犊两头各人一头,若生一头计价对分。

牛忠人义。农家视牛如同性命,宁肯人挨饿,不让牛受饥,逢年过节和农忙季节要请牛吃鸡蛋,喝黄酒,喂精料。冬天,东阳一带举行“赛牛会”,看谁家的牛养得好。宰牛时牛主人要回避,围观的人须把手放背后,以免被牛责怪见死不救。牛发瘟,要驱神鬼;牛跌死,要焚香烧纸,意为“送上西天”,不少山民忌吃牛肉,谓之“牛忠人义”,有的则迷信认为吃了牛、狗、鳖的肉不干净,不能上佛堂拜菩萨。

祭牛大王。在云和县,每年冬至日,养牛户都要备三牲到牛大王殿祭祀。相传牛大王能帮助牧童看管耕牛,不使牛走失和践踏庄稼。母牛产仔三日,要为小牛做三朝,用大钵麻糍祭牛大王。祭毕有抢麻糍的习俗,群孩抢了麻糍后,边食边撒,但不能把抢去的麻糍带回家。相传牛大王很欢喜牧童,牧童越闹腾,牛大王越高兴,越愿为牧童看管耕牛。

避瘟。旧时建坟有木制山插,上有丹朱符像,据传可定关煞(即定土)。家中禽畜患有瘟疫,俗以为神鬼所使,在夜深人静时分,到坟后用左手反手拔回山插,偷偷地插在禽舍畜栏旁,认为可驱神鬼,以保禽畜安定。也有在夜深无人时,将纸马倒贴在门口,以为可避免家禽染上瘟疫。丽水农村有逃瘟的习俗,如附近村庄牲畜发瘟并有蔓延之势,若是牛瘟,牵牛避于山上,或将牛牵到远处村庄;若是猪瘟,则将猪单独关养在灰铺等处,以防传染。猪牛患病,也有到土地庙、本境庙、太保庙等处求神许愿的陋俗。猪牛病愈,主人要到庙宇还愿,也有在太保出巡时,牵牛挂红跟随着巡神队伍还愿的。

牛生日。台州农家称四月初八为牛生日。这天不用耕牛耕作,为其饰以彩布花,并从山上采来乌桐叶酿汁,以这种汁水给牛擦身,俗称为“浴牛”;同时用鸡蛋、黄酒、糯米、乌枣等喂牛,为牛补力。

敬牛倌。云和县在插田这天,要摆设丰盛的插田饭,让牧童坐首座,同时烧白米粥喂牛,以调养耕牛。春耕结束后,农户要请牛倌吃一餐酒肉饭,俗称“打散”,也让牛倌坐上位,另送牛倌两个白煮蛋,表示酬谢。养牛户如果有牛犊出生,给牛倌吃麦糕,还要分赠给近邻的牛倌伙伴麦糕,示意众牛倌都来关心爱护牛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