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养马与御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养马与御车

分类:【传统文化】

在秦人的传统文化中,养马、驯马和驾车是重要的内容。在秦襄公正式被封为诸侯以前的悠久岁月中,秦人一直以善于养马、驭车而著称。

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早在尧、舜、禹时代,大费就帮助舜调驯鸟兽,结果“鸟兽多驯服”。这说明,秦人祖先很早就掌握了驯养动物的本领,对动物的习性特点十分熟悉,并能因势利导,加以驯服。

夏末商初,大费的后代费昌逃离夏桀的残暴统治,投奔商汤,并为“汤御”,商汤乘坐着费昌驾驭的战车,指挥商夷联军打败了夏军主力,推翻了夏王朝统治。大费的另一支后裔孟戏、中衍,也以赶车而闻名天下,商王帝太戊听说后,经过卜占,决定请孟戏、中衍为自己御车。由于孟戏、中衍驭车技术娴熟,干得很出色,帝太戊十分满意,特意为他们挑选中意的女奴隶做妻子,因为“御”者是王室的高级奴隶。不过,秦族因首领孟戏、中衍为商王御车而地位提高,加上秦人屡次为商王立功,秦族首领“遂为诸侯”。

到西周时,秦人养马赶车特长再次得到充分发挥,最突出的事例莫过于秦族首领造父为周穆王御车了。“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穆王”。据《史记?赵世家》记载,造父选配八匹良马献给穆王。据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多有良马,造父在桃林得骅骝、绿耳之乘献给周穆王。这八匹骏马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十分珍贵,它们都以毛色而命名,叫骥、温骊、骅骝、耳等。《穆天子传》记八骏名称是:赤骥、盗骊、白义、渠黄、骅骝、

、耳、山子。造父选择八骏时,“品其色、齐其力、使驯调”(《史记?赵世家》)可见造父具有丰富的驯马经验,对马独具慧眼,是文献记载的我国第一个相马专家。

周穆王喜欢长距离旅游,他坐着造父架驭的八骏马车,四方游览,十分快活,最开心的也是最远的一次旅游,是“西巡狩”,向西一直走到昆仑山,与西王母在瑶池上饮酒、作歌,“乐而忘归”。这个西王母可能是西部的少数民族女首领。然而,能从关中丰、镐宗周来到青海、新疆的马车,必须要有良马、好车和优秀驭手。据说,正当周穆王在西王母处玩得高兴时,忽报徐偃王造反,于是造父驭车,载着周穆王“一日千里”长驱归周,击败了徐偃王叛军。造父所献八骏是否为千里马,且不必深究,但由此可见造父善于识别、驯调良马的才能之高超。唐代诗人为此写道:“穆王八骏走不歇,海外去寻长日月。”

“穆天子,走龙媒,八辔冬珑逐天迥,五精扫地凝云开。”

到了大骆、非子时,秦人再次显示了惊人的养马天才。非子在犬丘时,特别喜欢钻研马和其它牲畜的生活特点和生理结构,成为远近闻名的马专家。他的名声甚至被犬丘人传到了周孝王耳朵里。 周孝王召来非子,命令他在渭之间掌管王室马场,专门为周王养马。果然非子不负周孝王所望,“马大蕃息”,经非子牧养后,马群数量急剧增长。同当年造父因善于相马、驯马和御车而被封赵城一样,非子也被封为附庸,在秦建邑定居。

后来秦国出了不少著名的相马专家,如九方皋、伯乐等。在秦简《日书》里,还保存了秦人留下的祭祀马睹神的祝辞。

造父和非子养的马种主要产于我国西北部游牧民族鬼戎和西戎部落。《史记集解》引《竹书纪年》,周穆王时,“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耳”。 可见造父献给周穆王的八骏来自北方草原地区。《山海经?海内北经》记犬戎之国“有文马,缟身朱鬃,目如黄金,名曰吉良。”

费昌“为汤御”,孟戏、中衍为帝太戊“御”以及造父为周穆王所御之车,考古材料已有实物出土。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殷墟西区发现的车马坑,一般埋有一车两马。车为两轮独辕,两马置于车辕两侧。车辕通长2.56―2.92米,两轮间的轨距为2.23―2.4米,车轴长3.09米。车辐都是18根,木车箱作长方形,后边有缺口,可供乘者上下用。在陕西长安县沣西张家坡发掘清理的十几座西周车马坑,一般也是一车两马,并有殉葬舆夫一名。西周车子基本结构与殷代相同,都是双轮独辕,辕的前端向上扬起,衡有直衡、曲衡两种。曲衡较长,两端渐细向上翘起,衡末横插铜矛。车舆为长方形,或两前角内杀呈圆角长方形。张家坡出土的一套西周马具,有络头、络嘴、马冠、?具等,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套实用马具。从商周车马坑出土的车子来看,秦人祖先为商王、周王驾驭的车子大体形状结构,基本是单辕双轮双马;因沣西张家坡一带未发现周王大墓,所以不排除西周王室使用的是与始皇陵铜车马相类似的单辕双轮四马乘车的可能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