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兽面纹白陶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兽面纹白陶埙分类:【传统文化】 商代晚期吹奏乐器。1937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殷墟小屯村,高6.6厘米,底径1.5厘米。顶部一吹孔,腹部5个音孔,分布于两面,一面两孔,左右相排;另一面3孔,上两孔左右相对,下一孔居中,呈三角分布。埙体遍刻纹饰,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兽面与陶埙发音孔巧妙地结合,上面两个音孔为兽面的双眼,下面音孔为兽嘴,设计颇具匠心,增加了陶埙的艺术性。埙底有一阴刻的“方”字。 白陶是商代晚期一种珍贵的陶器,火候高,硬度大,常用作仿铜礼器,如?、缶等。这件白陶埙出自一个奴隶主墓内人殉身上,此人生前应是奴隶主伎乐奴隶,可见白陶埙在当时受到人们的珍爱。 陶埙在商代已渐趋成熟,有的埙能发出11个音,能吹出整个七声音阶。这件白陶埙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