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民新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农民新年

分类:【中国民俗】

农民新年是后藏地区流行的新年节。因这里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地带,以农为主,节气与别的地方有差异,当地称之为“索囊洛萨”(汉语意译即农民新年),是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新年。其新年风俗虽与前藏的拉萨大致相同,但自然环境、宗教氛围、人文心态的差异,使这里的新年风俗显现出特有的韵味。

农民新年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式开始。这天要把内屋外室、厨房、院内院外各处彻底地打扫干净。在院子里燃起一大堆火,让烟雾弥漫整个山谷。除此外,要在屋的正厅、窗户、厨房等的梁、门、壁、柱和木斗拱上,用土碱或糌粑画上表示吉祥的宝伞、金鱼、宝瓶、妙莲、右旋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等八吉祥图。男人将家里东西北三个方向所象征密宗事部三怙主的佛部文殊、金刚部金刚手和联合部观音的嘛呢堆用白漆、红土、烟汁涂成白、红、黑三色,然后男人洗头。

民间有这样一种习俗:男人在十二月二十九日洗头,家里会吉祥,工作会如意,头发会长得又黑又长。相反,妇女二十九日洗头则不吉利。同时,媳妇和女儿不管是谁,都要把新年初一早晨做粥用的小麦砸成扁状。阿妈用面团粘净衣饰以及家畜的套颈索和耳饰上的灰土,擦洗净坐垫、小茶几、藏柜、大小银碗、野牛角、糌粑模子等,还要把正月初一敬神用的供品、油炸食品、“竹素切玛”(五谷斗)、酒、茶、人参果预备好。

二十九日晚上,还要在一个断了耳柄的陶罐里,放一个替身物品―――用熬过的茶叶、酒糟、辣椒、萝卜根、烟灰、面粉做成的女鬼。准备好后,在家里的佛像前摆上供品,由家里的阿爸阿妈开头,往各人的碗里盛上满满一碗面块汤,大家都喝三口,然后把剩下的往放替身的陶罐里倒,再将罐里的粥一滴一滴倒九次,过后开始驱邪。

驱邪时拿一点揉好的面捏在手心里,把手印清楚地印上去,捏成一个椭圆形状,嘴里祈祷说:“带走邪气,带走邪气,一年12个月360天,鬼魔、波折、病痛、战争、灾荒、霜冻、冻雹等灾害一个不留地全部消除。”接着诅咒:“洗的话没有不洁白的,熏的话没有不干净的;我背的话比一个羊毛还轻,你背的话比一升金子还重。”说完各自从衣服的下摆撕下一丝线,把“替身”包起来,吐一口口水,用锅底或灶间的烟灰抹成黑色,放进罐子里。有的村寨还给家畜驱邪。

驱邪后,把替身送到屋外。晚上9点许,开始用火把赶鬼。一男人手拿一把点燃的禾秸,从正屋开始,不分里屋外屋地用火熏,边熏边说:“出来吧,出来吧!”一直赶到门外。同时一个女人在火把的前面拿着替身,摔在三岔路口。男人还要放火药枪,而且讲究把拿替身的女人身上的衣服烧焦一点,以象征把女鬼、饿鬼、妖魔、独脚鬼兴妖作怪造成的疾病、战争、灾荒等一个不留地全部消除掉。到了用火把送鬼的地方,青年们点燃刺柏树枝和植物秆,伴随着火爆声,火光把山沟照得一片通明,大伙对女鬼起哄:“腰里别着缺口瓢的老太婆,呜呜!黑奶头重的老太婆,呜呜!吃豌豆的黑屁股老太婆,呜呜!食生面糊的老太婆,呜呜!”

用火把送鬼的人回来时,老阿妈和媳妇在房门后迎接他们。拿火把的男子要将带回的一块认为是“神石”的白石头交给老阿妈,阿妈没等带神石的男子进屋就问:“你从哪里来?”男子道:“我从欢喜的地方来。”阿妈又问:“我带着如意宝,现在你到哪里去?”男子答道:“我到幸福的地方去。”问答完毕,把“神石”交到老阿妈手上,阿妈在“神石”上粘上酥油花,媳妇给男子献上“酒新”。同时从老阿爸开始,用大木碗斟上青稞酒,转着圈尽情地喝。喝完酒,献上“竹素切玛”。在大家的右肩上粘上吉祥的酥油花,在带回“神石”的男子的脖子上挂上表示英雄的哈达。老阿妈把“神石”供献在正室生日神或者护法神的跟前,当作家里的宝贝。

除夕夜送鬼仪式(张鹰摄)

火把送鬼结束后,大家按座次坐好,开始喝面疙瘩汤,充满着欢声笑语。

岁末的最后一天,也叫“弥漫焦臭的最后一天”。男子要到离家很远的土坎陡岩边去烧焦大年初一早上献神的羊头。大年初一,年节的喜庆达到高潮。东方刚发白,家里的媳妇或大女儿起床熬酒。鸡叫头遍时,把熬好的酒端给家人喝。喝了一两碗酒后,你若说“现在不喝了”,就会被罚3碗;如果你喝饱了喝不下去,就会把酒倒在你头上,然后大家接着睡觉。

天快亮时,打扮漂亮的男女青年,一些人到山冈上插风旗,一些人去取“手纹水新”。插风旗的人带着在柳枝上缀着彩绫、彩色羊毛线、彩色羊毛的风旗和神香、“切玛”、糌粑、青稞酒,在山顶上烧香、插风旗、祭祀山神,在地上撒些糌粑,并说“丰收喽,好丰年喽”,祈祷来年的丰收。插完风旗后,比赛谁下山快,第一个到达山脚的人,奖励3杯酒,落在最后的罚4杯。男女青年跳起欢庆丰收的“果谐”舞,唱起相互表示爱慕的歌。游戏完后,为表示吉祥,相互在右肩粘上酥油,或者在脖子上挂上英雄哈达,然后回到自己的家。

取“手纹水新”。即天还未亮,但能看清楚手纹时,去取“水新”。去取“手纹水新”的大多是老阿妈、媳妇和小孩。他们打扮一新,在水桶或皮桶上系上哈达或白净的羊毛,在桶口粘上酥油花,带上神香、“切玛”、糌粑、彩色羊毛、青稞酒等。到达取“水新”的地方后,把彩色羊毛挂在河岸的树枝上,就像彩虹一样七彩纷呈。烧香祭祀水神后,小孩子开始游戏、跳舞、唱歌、跳神、踢毽子、玩羊拐子等等,尽情游乐。

太阳升起时,还要再取一次叫做“尼夏曲被”的“水新”,除阿爸阿妈外,其他孩子穿戴好,在水桶上用哈达打一个圆结,桶口粘上酥油花,带上神香、“切玛”和糌粑粉。取“水新”前,先在河岸边烧香祭祀水神。装水时,太阳露出山顶的时间要和装满水桶最后一瓢水的时间一致,据说这是办事有运气的征兆,否则就会不吉利。

随后,家人聚在一起,按长幼次序给每个人献上新年鲜花和用彩色酥油装饰着的“竹素切玛”,并互祝“吉祥如意”。

新年的第一天早晨不能把牛粪扔到外边,不能把客人叫到家里,也不能去别人家做客,更不能把家里的东西借出去,认为这样做了便会失去马牛羊的财运,失去五谷的营养,永远也富不了。

初一早晨,阿爸阿妈不能骂孩子、说粗话,要非常注意地把水缸装满,不能溢到外面去,否则也是不吉利的象征。初一早晨,也叫“初一油光光”,不但要给孩子头上抹很多油,还要把烟灰和油混合起来,把家畜的角抹得亮光光的,并喂酒糟给家畜。富裕的人家还用藏酒醪糟喂家畜,给家畜献酒新和“竹素切玛”,在牛角尖上粘酥油花,还把家畜的耳饰和旧颈套换成新的。这时阿妈把右肩上叫做“五宝”的披单横起来祈祷道:“本地的地神明鉴,家中的家神明鉴,没有战争和饥荒,没有霜冻和雹灾,天雨适时降下,雨水调匀,财富福禄昌盛,人畜安康无恙。”同时,还要祭祀天上的天神、地下的龙神、地上的“赞”神。

祭毕开始吃早饭。阿爸阿妈给家中每个人分一份肉食:一盘肉,一个羊头,一块血肠。分完肉,阿妈把青稞酒放在座次中间,在酒壶和壶口边上粘上三大朵酥油花,上面横放一把酒瓢。大女儿拿着酒壶,从父母开始,一杯又一杯地轮流敬酒。然后阿妈盛麦粥,粥里放有奶渣、人参果、肉等。喝粥时,谁喝不完,不但要往他头上倒麦粥,还要罚一瓢青稞酒。这时会出现许多可笑的事情。比如孩子们喝粥之前会把碗藏起来,或把碗藏在屁股下面,甚至还有低头哭的。喝完麦粥,开始喝饭后酒。饭后酒斟在大木碗和牛角里,要喝得一滴不剩,否则就要罚他再喝一大碗。饭余酒后,人们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

藏历新年村人在一起跳“果谐”(圆圈舞)(张鹰摄)

过段时间,开始吃小午饭,给老人在小木碗和瓷盘里摆上油炸点心、烤饼、荞麦饼、麻花等,让他们吃好。中午12点,吃肉馍馍。晚上吃面疙瘩汤。

新年第二天吃完早饭,老人带上青稞酒和各类油炸食品,带着孩子去祭祀土地神和护法神。大伙到了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一个老人把神香和“切玛”、糌粑粉集中在一起,献上“酒新”,然后做一个大的神香堆。一个小伙子爬上插土地神旗的地方,插上风旗,并高声祭祀祈福。随后,还要祭护法神、朝佛,并向附近的乡亲朋友拜年。

新年第三天,根据家中经济状况,在自家屋顶煨桑祭祀神,插上招来运气的经幡。从第三天起,可以请客人到家里,也可以到别人家做客,尤其是把亲戚、朋友、恋人请到家里,每天三餐隆重招待。

新年过几天,是根据地方风俗和条件来定的,没有固定的期限。过完年的那天晚上,有些人家要举办“新年散宴”,尽可能地把家里人、邻居、亲戚、男女朋友以及能歌善舞的人聚集起来,摆上藏斗“切玛”、糌粑、五谷粮食酒,唱歌跳舞。酒宴后,每人拈上一点“切玛”里的糌粑粉,高声祈祷说:“吉吉嗦嗦,愿善神得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