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农谚

分类:【中国民俗】

有关节气与耕作的农谚:

二月清明不宜早,三月清明不宜迟。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缓。

清明播谷,小满栽秧。

立夏、小满忙栽秧,碰见亲家不开腔(喻有恐耽误栽秧的时间)。

芒种不种,迟种无用。

芒种前,好种田;芒种后,好种豆。

芒种忙栽,夏至谷怀胎。

芒种栽秧穗穗长,夏至栽秧秆秆光(喻无收成)。

小暑、大暑收割忙,家家谷子晒上场。

八胡(胡豆)九麦十菜子(指栽种时间)。

九胡(胡豆)十麦冬(冬月即农历十一月)菜子。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寒露胡(胡豆)霜降麦,立冬油菜绵不得(意为不可拖延)。

胡豆点在寒露口,点一升,打一斗。

大雪切苕子,冬至薅菜子(锄草、松土)。

布谷不叫不播种,蝉儿不叫不撒荞。

河头河尾,都听公鸡叫声辨时辰;山里山外,全凭布谷的啼叫分季节。

春播季节,喜鹊筑巢。

猪月夏至,蛇月冬至。

六月栽秧,马料一筐。

树上没有布谷叫,脚下没有溪水流。

夏季三月与草争粮,冬季三月与雪争兽。

布谷能知春秋,蝉子晓得阴晴。

布谷一年来一次,是来催人播种的;土猪一年来三次,是来糟踏庄稼的。

娶不到好老婆一辈子,种不好庄稼一季子。

三月清明种前,二月清明种后。

枣树发芽,种得棉花。

五六月(农历)里戳破皮,强似冬天犁一犁。

冬耕深一寸,抵上一遍粪。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棉锄九交白如霜。

麦耙紧,豆耙松,秫秫要耙不透风。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下秧。

长嘴要吃,长根要力(指肥料)。

养猪不赚钱,回头望望田。

荒山树成林,赛过聚宝盆。

好树结好桃,好种出好苗。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麦熟在养,稻熟要抢。

霜到油菜荚,到老都不发。

圩田好做,五月难过。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规律、掌握生产技术的许多知识,蕴藏在口语传承的谚语之中。如汉族农民反映农事季节的谚语,桂南的“油桐树开花,插秧顶呱呱”,桂北的“枇杷黄,插田忙”,是长期观察物候总结出来的水稻生产规律。“冷尾暖头,下秧不愁”,是对早稻传播期间的气候寒暖交替规律与稻种出芽规律、秧苗抗寒规律的深刻认识。“雨水种瓜,惊蛰种豆”,“雷打惊蛰前,高产好种田,雷打惊蛰后,低地种蔗豆”,“正月栽竹,二月栽木”,早稻秧“插到立夏,不插就罢”,“七(月)葱,八(月)蒜”,“处暑萝卜白露菜”,都是对种植季节的科学把握。“迟禾无谷,迟鸭无肉”,“人误地一季,地误人一苗”,是对生产和季节关系的哲理性把握。还有讲肥料的“水好鱼旺,粪好苗壮”,“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钢要用在刀刃上,肥要施在时节上”,“绿肥种一丘,泥巴滚出油”。讲农业技术的“耙田耙得熟,秧苗发得足”,“秧田整得平,秧苗出得匀”,“秧苗插得匀,产量加一成”,“三分种,七分管”。讲除虫的“犁田过冬,虫少土松”,“提前泡稻田,少化农药钱”,“放鸭吃禾虫,顶你几个工”,都深刻反映了水稻生产的规律。

还有一些气候谚语,反映了农民对气象规律的把握。如“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蚯蚓滚沙,天要落雨”,“蚂蟥浮水面,大雨会兑现”,“蚊子凶,苍蝇结成蓬,大雨就来临”等,都是观察动物异象的气象预报。“五月南风涨大水,六月北风井也干;五月北风田开坼,六月北风高田口子不用塞”,“六月北风不过午,过午必定是台风”,“旱刮东风不雨,涝刮东风不晴”,是观察风的变化的气象预报。“有雨山戴帽,无雨顶上光”,“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日落三条箭,隔天雨就现;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日落胭脂红,没雨也有风;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篷”,是观察日和云的预报。

壮族为最早从事采集野生稻发展为栽培稻的民族之一。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中积累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如针对广西多酸性土,壮族农民多使用石灰,以中和水田酸性土壤为中性,有利于土壤肥效的提高。今水稻耘田,撒石灰粉为追肥。花生需钙肥,种花生时施石灰粉为基肥。那些在壮族民间流传着的劳动歌、事物歌、儿歌和农谚、气象谚、工艺谚中,就蕴藏着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如桂南横县流行的二十四节气歌等。

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靠世世代代积累并传承下来。在科学还不发达的年代里,农民们从事农业耕作,为适应气候的变化,都以农谚为依据。民间流行的与各种自然现象有关的农谚很多,流传最广的有:

六月二十八,秃尾巴老李回家,不是风就是雨。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日落风不煞,必定要大刮。

四季东风四季晴,就怕东风起响声。

东风续两天,阴雨连绵绵。

东风不过晌,过晌嗡嗡响。

东风转西北,刮得不见鬼。

北风上了东,越刮越稀松。

六月北风当时雨。

夏怕南风,秋怕东北。

西风湿、东风干,八成要变天。

风倒转,天要变。

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难晴。

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刮倒树。

一场春风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凉。

夜晚东风掀,转天是好天。

老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吃火没处躲,火吃云晒死人。

上午云冒高,下午雷雨到。

云过盘山顶,下雨不用请。

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雨凄凄。

云往北,发大水;云往南,好行船。

今天火烧云,明天晒死人。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日没云彩接,明天把工歇

乌云有雨,黄云有风。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晚看西北黑,定有风雨催。

顺风云彩下不大,就怕云彩返回家。

云从东南涨,下雨不过晌。

城墙云,雪雨淋。

云系带,天要坏。

云头打闪不害怕,云底打雷雨要大。

黑吃红,有雨等不到天明。

红吃黑,有雨等不到天黑。

天上鱼鳞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先下牛毛不下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久雨必有久晴。

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东北风雾阴,西北风雾晴。

夜空浑浊不用望,晴朗无风易生霜。

夜间有雾露,白天好天气。

腊月三场雾,老牛水上伏。

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夏雨少,秋霜早。

秋天烂道,明年雨少。

四月下雨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晚上下雨白天晴,打下麦子没处盛。

星星眨眼,雨雪不远。

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

十月二十五阴则燠,晴则寒。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早看东南阴,晚看西北阴,预兆有雨雪。

头伏有雨,伏伏有雨。

暑伏凉,浇倒墙。

头九有雪,九九有雪。

九里风多,伏里雨多。

七月八月车辙雨,西边晒来东边洗。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头伏浇,二伏烧,三伏水里摸(音māo)。

先打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北斗星下打闪,不过半夜有风雨。

日暮胭脂红,不下雨就起风。

云吃虹下不停,虹吃云下不成。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月亮烧火要下雨。

三道青光线,阴雨在后边。

日月带花环,八成要变天。

太阳红可远行,太阳黄风沙扬,太阳紫不要晒被子。

东虹云彩西虹雨,南虹北虹卖儿女。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夏至西风刮,麦子干场打。

冬至东风雪满天。

立了秋,大小一齐揪(瓜)。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猪衔草,寒潮到。

睡猫面朝天,连日雨绵绵。

猫儿吃青草,不久雨要到。

久雨闻鸟声,不久天转晴。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转暖。

早晨喜鹊叫,天气定晴好。

久晴雀噪雨,久雨雀噪晴。

鸡早宿,天必晴;鸡晚宿,天必雨。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来到。

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蚂蚁成群,大雨将临。

雨中蝉声叫,预示晴天到。

今晚蚊子恶,明天有雨落。

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一坝泥。

炊烟直上,晴天连晴天。

盐罐返潮,大雨难逃。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旱锄田,涝浇园。

七月十五看旱涝,八月十五见收成。

七九不种麦,八九没土盖。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

五月里热难挡,大麦收了小麦黄。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

庄稼人不喂猪,好比秀才不读书。

天津农谚不仅适用于农业,对渔、盐业和与大自然有关的其他行业也很重要。所以,在科学比较发达的今天,很多农谚还在流传和产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