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冠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冠笄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汉族成年礼。“冠”指冠礼,亦称“结发”,“加冠”,是男子达20岁时举行的成年礼。行此礼后,表示男子已经成人,可以结婚成家了。“笄”指笄礼,又称“结发”、“加笄”,是女子达15岁时举行的成年礼,行此礼后,表示女子已届婚龄。然而,古代对实际婚龄的规定各代不一,史书所载亦有歧异。一般说,定婚年龄,依古礼男20,女15为期;结婚年龄以男30、女20为限。《礼记?内则》:“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又《谷粱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札记?曲礼》注:“许嫁则十五年而笄,未许嫁者二十而笄。” 又称“成年礼”、“成丁礼”、“冠礼”与“笄礼”。男女青年成年时的礼仪,男冠女笄。男子加冠前为“童子”,《礼记》载:“二十曰弱,冠。”即至20岁时举行加冠礼。冠礼时要选择良辰吉日,行冠礼者为“大宾”,加冠后,标志着进入成年,社会予以承认。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女子在15岁时举行笄礼,把头发簪起,俗称“开脸”,或“上头戴髻”,表示进入成年。成年后,即可以进行婚配。事实上,中国古代男女多在“成年礼”之前缔结婚姻关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