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冬月种谷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冬月种谷法分类:【传统文化】 是我国北方为解决麦子秋播误期而创造的一春谷冬播技术。这种方法,最初见于明代《畿亭全书》(已佚),有关内容见于清代张起鹏《区田编》的记载,书中说:“倘应种小麦时,得雨过晚,麦不及种,可种冬谷,较麦仅晚熟二十余日。”具体的方法是“冬至前一日拣谷种入瓮,麻布扎口,掘土四五尺,瓮倒置穴中,土封固,满十四日取出。大寒日种入熟地,春透苗生,较常谷早熟一月,约五月底六月初即熟。”此法实际上是促进谷子春化,因而具有提前成熟的作用。清代,冬月种谷法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应用相当普遍,但方法上有了不少变通,一是没有将谷子盛在瓮中,埋入土中十四天,而是于冬至或冬至前一天直接把谷种播入田中,结果春间也同样早熟;二是种冬谷的目的也有了变化,从原来因秋旱不能正常种麦而将春播作物提前冬播,发展到为避春旱而提早到上年冬季播种;三是冬播的作物除谷子外,还有玉米、高梁等。解放后,在河南、山西不少地方仍用这种方法来抗灾。据研究,谷子冬播具有提前成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等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