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冷兵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冷兵器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战争中使用的由石、竹、木、铜、钢、铁等材料制成的兵器。使用人力或机械力进行杀伤和摧毁敌军人马或战具。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冷兵器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冷兵器大致经历了石兵器、青铜兵器和钢铁兵器三个发展阶段。最早的石兵器是由原始社会晚期的生产工具发展演变而来的。那时候,氏族和部落之间,常因争夺生存条件而发生武力冲突,随着这种冲突规模的扩大,终于发展成部落之间的原始战争。在这种战争中,单纯地利用带有锋刃的生产工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有人用石、骨、角、竹等材料,仿照动物的角、爪、鸟喙等形状,采用刮削、磨琢等方法,制成最早的即胚胎形的兵器。它们虽然制作粗陋,但是已经形成了冷兵器的基本类型,如长杆格斗兵器戈和矛,短柄卫体兵器刀和匕首,射远兵器弓和石镞等。 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建立,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战争也由争夺生存条件的原始形态,演变为以掠夺剩余生活资料的阶级战争的形态。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开始组织军队,修缮城郭,设置兵器制造机构,利用当时已经掌握的铜冶技术,先后制成红铜和青铜兵器。甘肃省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锡青铜刀证明,我国在公元前2740年左右,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兵器,是最早使用青铜兵器的国家之一。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铜冶技术的日益提高,青铜兵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商代,中国青铜文化形成一个高峰,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仍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到汉代才被钢铁兵器所代替。 河北省藁城市出土的一件铁刃铜钺表明,中国在商代已经掌握利用陨铁制造兵器的技术,到春秋中晚期,便出现了用人工冶炼的钢铁制成的钢铁兵器。从战国到宋代,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的成熟阶段。随着北宋初期火药兵器的开始使用,钢铁兵器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开始相对下降。作为一类兵器,钢铁制的冷兵器至今尚不能完全去除,如枪刺、匕首、军刀还保留在军中。 远古至五代时期的军队作战工具。是一种以近战杀伤为主的兵器。按质地可分为石兵器(原始社会至夏代的主要兵器)、铜兵器(商、周、春秋的主要兵器)和铁兵器(战国以后)。按用途分为长兵器、短兵器、抛射兵器、防卫和攻城器材。冷兵器由石、铜发展到铁兵器,始终未改变其基本性能,因而在整个冷兵器时代都未能改变“集团战术”性质,但其质和量的改进,为军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装备,促成了军队数量的增大、新兵种的产生、常备兵的出现、作战方式由车战变为步骑战,使战斗队形由单一组织变为多元组织,并使战斗规模扩大,战斗方式复杂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