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净土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净土宗

分类:【文化精萃】

日本佛教宗派之一。1175年(承安5年)法然离开比睿山,来到洛东吉水,倡导专一念佛,由此创立“净土宗”。在净土三部经中尤推崇《净土论》。主张只要不断唱颂阿弥陀佛的名字,就可以往生净土。由于修行简易,很快在民众中传播。后虽受到旧佛教的压抑,但广受庶民的拥戴。法然去世后,分为5派,其中镇西流与西山流力量比较强大。现在的净土宗,主要指的是净土宗镇西派。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亦称莲宗。专修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名。以东晋僧人慧远为莲社始祖。据《佛祖统记》卷36记载,谢灵运一见慧远肃然心服,在东林寺为开凿东西两池,种白莲,因而称莲社。直至唐代善导(613―681)在长安光明、慈恩等寺宣扬净土,并组成净土一宗之完备宗义及行仪,成为净土宗之实际创立者。此宗被推为始祖者,大都以其人弘扬净土法门有贡献,并非如他宗之法系有前后之师承关系。善导后有承远、法照、少康等,明清之际又加推盐宏,道光年间又加推智旭、实贤、际醒等。净土一系教义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经》等,认为凭借佛之愿力,虽是凡夫死后亦“往生净土”。此宗修行方法简单,故流行较广。日本僧人法然依据善导教义创立日本净土宗。

中国佛教中教义最简单的宗派。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即西方极乐世界) 的法门而得名。该宗倡导简易的念佛法门,因此又有 “念佛宗” 之称。相传,东晋慧远曾在庐山邀集名士僧徒一百二十余人,结为 “白莲社”,日日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此被后世信徒尊为净土宗的初祖,净土宗也被称为 “莲宗”。其实,慧远的净土修持法门是 “观想念佛”,这与后世净土宗的 “称名念佛” 是不同的。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初唐的善导(613-681),他专修念佛法门,对为何念佛与如何念佛等基本教义作了系统阐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派。净土宗奉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 与 《往生论》 为主要经典,这所谓 “三经一论” 的主题就是宣扬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美妙。据称,在此芸芸众生居住的世俗世界以西十万亿佛刹,有世界名极乐,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其寿无量,故又称 “无量寿佛”,众生不必广研佛典,也无须静坐修持,只要信仰阿弥陀佛,并一心称念其名号,临终时阿弥陀佛就会来迎接他往生西方净土。而生在西方净土中的人,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宫殿、服饰、香花、美味,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净土宗的教义简单,法门易行,可以说是一种简易成佛法。因此,净土宗创立后,很快就蔚为大宗,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佛教宗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过 “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的景象。在宋代,净土信仰已经不再是一宗一派的事,而成为佛教各宗派共修的法门,中国人不一定都懂得净土宗,但却知道诵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意为尊敬、归命)。千百年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梦想,不知吸引过多少善男信女,成为他们在苦难世界中的精神家园。

中国佛教宗派。也称莲宗。此派以持名念佛、专修往生“净土”为业,故名。它的先驱者为(庐山)慧远、昙鸾和道绰,创宗者是唐代善导。慧远在东晋元兴元年(402),与刘遗民、雷次宗等123人结社,史称“白莲社”。此为中国净土思想的第一传。其后,昙鸾在北方传净土法门,行“念佛三昧”即“持名念佛”。后将“持名念佛”改为专指口念佛名,遂成为净土宗的专业。为净土宗奠定了基础。道绰立圣道。净土两门,确立了净土宗立教的宗旨。善导继承道绰的传统,正式创立了净土宗。昙鸾、道绰、善导为中国净土思想的第二传,也是净土宗的正传。善导之后,净土宗名师辈出。著名的当属洛阳慧日(慈愍三藏)系,主张教、禅一致,戒净并行、禅净双修而最后回向愿生净土。五代至宋,净土宗仍盛行。五代末有永明延寿,提倡禅净兼修,著《万善同归集》等,宏扬净土思想。宋元两代,净土结社成风,出现了白莲社、净土会等。明代著名净土传扬者有盐宏、智旭等。晚近灵岩印光,专修净土,创弘化社,办灵岩净土道场,影响颇大。净土宗的经典有所谓“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它的宗旨主要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因缘和合,往生极乐世界。它提倡念佛与“写经”,对保存佛教典籍,研究佛教文化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它的“净土变相”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善导“所画净土变相三百余铺”以及在佛教文化艺术上的佛教群雕、佛像、佛堂建筑等,都是可贵的艺术财富。

公元8世纪,善导的《观经疏》传入日本。12世纪日僧源空在日本创立日本净土宗,他的弟子亲鸾又创净土真宗。6世纪以来,净土宗开始传入越南。17世纪末,竹林禅派白楼麟角和尚,吸收中国南宋慈照子元倡导的白莲教教义,在升龙城(今河内)创莲宗派。他将临济禅法和念阿弥陀佛结合起来,宣扬禅、教双运,以佛为佛眼,禅是佛心,形成其后北越佛教的主流。由唐代形成的净土宗是一个世界性的佛教宗派,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有重大影响。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而得名。由唐代善导创立。净土思想在东汉时既已传入中国,随着净土经典的译出,中国出现了净土崇拜。有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之分。道安首创弥勒净土,盛行于北魏,齐梁时亦有人信仰,不久衰微。东晋慧远首创弥陀净土,他于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在庐山创立白莲社,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味,共期往生西方,故净土宗也有“莲宗”之称。此后有北方昙鸾专修净业,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昙鸾之后有道绰,讲《观无量寿经》,著《安乐集》。善导继承道绰的传统,著有《观经疏》,正式创立净土宗。善导之后又有承远、怀感、法照、少康等净土名师继续弘传净土。五代到宋期间净土宗一直很为盛行,宋元时出现了许多以弘传净土为宗旨的会、社。明、清、近代也有许多专弘净土的学者。该宗的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宣称只要发愿念佛往生,死后即可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乘佛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该宗因教义简单,修行方法易行,故中唐以后广泛流行。特别是普及于一般社会,流传至今。9世纪时,日本僧人曾来华求法,将该宗教义带回日本,加以传播,创立了日本净土宗。

亦称“莲宗”。我国佛教宗派之一。以东晋慧远为初祖,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主要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认为死后可以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名。相传东晋慧远在庐山邀集僧俗18人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而被后代奉为初祖。次后影响较大的是东魏汾州玄中寺的昙鸾,著有《往生论注》,认为世风混浊,靠“自力”难以解脱,主张依“他力”(乘佛愿力)往生净土。隋唐间道绰也在玄中寺传净土信仰,著有《安乐集》。唐初善导拜道绰为师学净土教义,后到长安光明寺传教,正式创立净土宗。所著《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法华赞》、《般舟赞》、《观念法门》等也是该宗重要依据。《佛祖统纪》载,善导“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长安道俗传授净土法门者不可胜数,从其化者至有诵《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卷者,念佛日课万声至十万声者”。其后有承远(712―802)、法照(?―777)、少康等。由于修行简易,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后世多有倡导教、禅、净合行者,遂为各宗共修之法门。12世纪源空(法然)根据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著《选择本愿念佛集》,倡导专修念佛,开创日本净土宗,尊昙鸾、道绰、善导为最初三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