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净土秽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净土秽土分类:【传统文化】 佛教所说的天堂地狱概念虽与其他宗教所说的不同,但佛教的净土,则与其他宗教所说的天堂有类似之处。所谓净土,又称佛土、佛国或佛刹等,是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秽国而言。佛教认为,现实世界,即世俗众生所居的世间,充满了种种烦恼和痛苦,是一个浑浊污秽的地方。具体而言,有五种浑浊之处,称之为“五浊”,这五浊第一是劫浊。关于“劫”,可参见上编第二章“劫变理论”节。佛教认为在每一次坏劫时,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灾难,足以毁灭人类和整个世界。又在每一小劫的末了,会不断产生各种疾病瘟疫、刀兵水火、饥馑灾荒等,这些灾难不断降临,使世间众生饱尝种种痛苦。这就是五浊中的第一浊。 第二是见浊。世间众生,偏执于错误的见解,因而使佛法真理不能发扬光大。这些错误见解,主要有五种,它们是:我见(执著有一个主体的“我”,从而产生彼此分别,使众生产生私心和贪欲,由此而造成杀、盗、淫、妄等种种恶业)、边见(一种偏执的、不正确的、违反佛教教理的见解)、戒取见(妄执外道之戒而放弃佛教的正确教导)、见取见(固执地坚持自己错误见解,认为是正确的)、邪见(种种否认因果报应,不符合佛教教理的观点和见解)。由于这些错误见解阻碍了人们接受佛教教理,使众生不能获得到达涅?的正确的修行方法,从而使人们无法跳出三界、解脱轮回,因此称之为见浊。 第三是烦恼浊。烦恼是指能够扰乱人的身心宁静,使人产生迷惑和苦恼的精神作用。烦恼有很多种,一般而言,最根本的有贪(即贪欲之心)、嗔(易怒和损害他人之心)、痴(愚昧无知、不明是非)、慢(骄傲自大、自负傲慢)、疑(疑惑之心,特别是对佛教教义疑惑不信),这一些称之为根本烦恼。随根本烦恼而产生的如放逸、懈怠、恼怒、害、恨、谄等种种情感,称之为随烦恼。随烦恼种类很多,佛教有些派别将之区分为几十种。这些大大小小的烦恼,伴随着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地扰乱着人的心情,使众生的身心不得安宁,总是处于一种心烦意乱的痛苦之中,所以它们是人生各种痛苦的根源之一。 第四是众生浊。生活于这个世界上的有情众生,因不信因果,不信报应,放纵自己的情感欲望,以一己之私心,贪欲之念,从而引起互相争斗,以致不得不承受种种苦难,永远沉沦于六道轮回之中,故此称为众生浊。 五浊中的最后一浊为命浊。由于众生的种种邪见恶行,导致无尽的苦报,所以这一世界的众生寿命极短,譬如朝露,朝不保夕。按佛教所说,当成劫之始,世界初成时,众生由光音天降到这个世界上。开始这些众生个个体态优美,人人身上都能发出一种美丽的光芒。他们没有男女尊卑之分,时时享受着无穷的欢乐。他们随心所欲,各处飞翔。没有饮食男女之虑。这时的众生,寿命长达八万岁之久。但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滋生物质和精神欲望,从而使身体开始变得粗俗,各种神通也慢慢消失。后来,贪婪的欲望、骄傲的心态、愤怒、嫉妒、私欲等种种心理愈益发展,于是这些众生也日益变得卑俗丑陋。他们的寿命也越来越短,从人寿八万岁逐步缩减到现在的百余岁左右,据说还要不断地减寿,一直要缩减到人寿十岁。到那时候,众生才有所醒悟,痛改前非,止恶行善。由于人寿从八万岁缩减到百岁左右,所以说寿命极短,因此称为命浊。 此五浊中,以劫浊为首,而劫浊是由后四种浊所造成。我们人类居住的现实世界,亦即佛教所说的娑婆世界就是充满了这五浊的地方,所以称之为“五浊恶世”。人欲横流,人们互相欺骗,尔虞我诈,并不时发生争斗,以至爆发战争。除了人祸外,天灾也充斥这个世界,如饥荒瘟疫、水火之灾等等。总之,这个世界是丑恶的,不值得留恋。 与此众生世界相对的是佛的世界,也就是佛国、佛土,或称净土。按佛教的说法,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的山腰有日月星辰围绕,合此须弥山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就为一个“小世界”。这样一千个小世界就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作一“大千世界”。因一个大千世界中包含了大千、中千、小千三种“千世界”,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一个大千世界,有一个佛在那儿主持教化,因此称为一个佛土。宇宙茫茫,无穷无尽,有无数个这样的大千世界,因此也就有无数个佛土,或佛国。我们这个世界称作娑婆世界,教化这一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已入涅?,而当来之弥勒佛还未降临,所以正处于无佛之世。但宇宙间其他的许多佛国中,还有许多佛正在教化那儿的众生。由于佛的功德和教化力量,那些佛的国土中没有各种污秽浑浊的现象,所以这些佛的国土,就称之为净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