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净身与入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净身与入殓分类:【中国民俗】 净身就是死者亲属沐浴死者遗体的仪式。入殓就是在死者净身完成以后,把死者放置于特定的尸匣,亲人向死者告别的仪式。 维吾尔族对死者的净身特别讲究。这个仪式一般需要四个人完成。开始净身前,须先清除死者腋毛,修剪唇髭、胡须。然后将遗体移至专门的水床前,两边各站一人,头顶脚底各站一人。随后,用热水从上到下,从右至左擦遍全身。等上述仪式完成后,给死者缠裹上“克凡”(也称作“殓布”),“克凡”一般为白色细布。如死者为女性,其净身过程与男性大体相同,只是所着“克凡”不同。男性所着“克凡”为三件,而女性所着“克凡”除三件外,再加一件胸围和一条白纱布盖头。穿戴停当,便将遗体移置“塔卜特”(即“尸匣”)上,再覆以匣罩、苫单。净身入殓仪式完成。 哈萨克族人死后必须净身,才能干干净净地进入另一个世界。若死者为男性,就由堂兄弟或友好为其净身;死者若为女性,则请亲友中年长的妇女为其净身。净身有一定的顺序,并要求全身各部分都要洗净。净身一般是用清水全身淋浴三遍,也有的地方是用四十五壶水来冲洗遗体。净身后用干净的白布擦干死者身上的水,并用新白布将遗体缠裹起来。死者是男性缠三层,死者为女性则缠五层,女人的胸部和头部还要另围一块白布。在缠裹之前还要为死者理去头发,剪去指甲。净身完毕后用专用的毡布把遗体包裹起来,放入灵床。接着举行赎罪仪式。赎罪仪式在哈萨克族丧葬中非常重要,不可遗漏。开始赎罪之前,先用一根绳子拴住为死者赎罪的牲畜,并把它拉到门口,把绳子交给毛拉。毛拉向“赎罪者”说:“为了这位死者一年的斋礼、礼拜及其他义务。”然后把绳子交给“赎罪者”。“赎罪者”接过绳子后说:“我愿意接受。”并把绳子再交给毛拉。为了给死者赎罪,必须把一些牲畜施舍给无依无靠的贫困的人,并感谢毛拉。赎罪仪式结束后,将灵床抬到屋外,举行“加纳礼”仪式。参加者全体站立,由毛拉主持念经,悼念亡灵。 柯尔克孜族给死者净身,男的给男性死者净身,女的给女性死者净身,老年人给老年死者净身,16岁以下的由长辈净身,洗完后,用布把头和全身缠住,最后用素色布把遗体盖上,并头朝西放在房内的布帐里。 锡伯族给死者净身一般由族内德高望重者担任。净身时,先用棉花蘸清水给死者擦脸净容,然后为死者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在净身时,忌放声大哭,因为害怕死者灵魂重新附身,使死尸进入“阿布亚孜” ① 。只有当净身仪式完成后,才可以放声大哭。净身的时候,青年妇女和小孩不能观看。净身妥当后,即举行入殓仪式。入殓时,连同寿褥一起抬,遗体脚先出门,为了避免阳光直射遗体,须用毯子遮光。棺材底层要撒一层一指厚的锯末,锯末上面铺一层纸钱,纸钱上面再铺寿褥。棺材里面的四壁上挂红绸布帷幔,也有的用白纸糊上。遗体入殓后盖上棺盖,棺盖一般不立即钉死,需要在放入墓坑后亲属在做一次整容后再钉死。 乌孜别克族为死者净身时,要点一盏长明灯,并放一盆花,以后,此屋一般不再住人。 塔吉克族死者遗体净身后,用白布包裹,在包裹遗体时,要把头脚外露,以此表示全部平安。 达斡尔族在入殓前,先要把遗体放在棺材天板上停留一段时间,然后,用新棉花蘸清水或酒精擦洗死者口、鼻、眼睛、耳朵等。这个工作通常由老妪担任。擦洗完毕后,由长子扶死者头部,将遗体用褥子抬起,从东到西,绕太阳出没方向,连转三圈后出门。出房门时,长子跪在地上,把一个碗摔在遗体旁,然后入殓。棺材内大多贴上剪成日月形的金银锡箔纸,棺材底部用铜钱摆成北斗星形状,死者生前用过的首饰、饭勺、筷子、锅、烟袋、小木舟等也一并入殓。 新疆回族的净身仪式比较复杂。净身需要用新壶、新锅烧开的热水。净身需要四人,一般由与死者同辈的人担任。四人分别被称为“担重”、“扶骨”、“淋水”、“热水”。净身前,丧家就准备好了两块白布,用来遮掩死者羞处。在净身时,四人分别立于死者头前、脚后、两侧。净身过程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不能有一个地方有所遗漏。净身完毕后,将死者从水床上移至炕上,开始穿殓服。然后由阿訇或德高望重的人蘸清水在死者胸前用阿拉伯文字写“清真言”,并给死者额头、鼻梁、膝盖等处撒上香料。在净身的过程中,要请阿訇在门口念“塔哈” ① ,以此来表达亲人的祝福,让死者在净身时少受惊恐。待殓布包裹停当,用新毡子裹住遗体移入尸匣。净身入殓仪式至此结束。 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族的净身仪式和维吾尔族的净身仪式大同小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