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凌云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凌云山分类:【传统文化】 古称青衣山,九嶷山,坐落在乐山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海拔448米,周长3.5公里,因有9峰,又名九峰山、九顶山。遥峙峨眉,俯临3江,峰峦叠嶂,林木葱茏,俨然画成,有“青衣中峰”、“青衣别岛”之誉。宋?邵博《清音亭记》云:“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苏轼诗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清?徐长发也有诗云:“凌云山色凌嘉州,九顶森列环乌尤;峨眉远秀三江浮,登此可轻万户侯。”古为游览、佛教胜地。栖霞峰临江峭壁建于盛唐、有历时90年而成的世界第一石刻大佛弥勒坐像,高71米,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名闻四海。唐会昌以前,9峰各建有寺庙。武宗时毁佛,仅存凌云1寺。屡经兴废,至今已修整一新,绀宇琳宫,亭台花榭,灿然可观。寺附近有东坡楼、祖师殿、载酒亭,兜率宫及著名的麻浩岩墓。灵宝峰存高38米的唐宋年间密檐式13层方塔。 位于乐山大佛景区北部,四川乐山市东南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处。山有九峰,故又名九峰山,或九顶山、九嶷山。海拔448米。宋人范成大《凌云九顶》诗云:“聊为东坡载酒游,万龛迎我到峰头。江摇九顶风雷过,云抹三峨日夜浮。”山门有郭沫若手书“凌云山”横匾。登山沿途崖壁,多有摩崖石刻造像和题咏,“苏东坡载酒游处”清晰可见。临江崖畔,一亭翼然,名曰“载酒亭”。拾级而上有凌云寺,始建于唐,明清两代扩建。因其前有乐山大佛,故俗称大佛寺。宋人苏轼曾手书“凌云禅院”匾额。寺周林木葱茏,碧水映丹崖,绿荫隐红楼,颇有“深山藏古寺”的雅韵。寺内有竞秀亭、天王殿、弥勒殿、大雄殿、藏经楼、灵宝塔、月榭园、东坡楼、勺泉、海师洞、碑林、碧津楼等。凌云山景色甚清美,唐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人邵博云:“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寺,寺南山又其胜也。”唐人岑参、薛能,宋人苏轼、范成大、陆游,明人蔡祯,清人张问陶等,皆有游览之作。范成大《吴船录》曾详记山寺之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