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几分类:【传统文化】 事物出现前预示事物即将出现的细微征兆,有“机”的含义。《易经?系辞下传》:“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孔颖达注:“几是离无入有,在有天之际,故云动之微也。”“离无人有”,就是从无过渡,转化到有;“有无之际”指事物将要出现而尚未出现时的状态。《易经》即通过卜筮预见事物出现前的征兆,以趋吉避凶。它盛赞这种预见力:“知几其神乎!”强调“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经》的象、数、理、占融为一体,归纳于一个“几”字,可说《易经》中的全部信息,就是“几”。 古代的小桌子。古时限于低下的生产力和原始的技术条件,室内空间低矮狭小,只能席地坐卧,还谈不上使用家具,但进食时器皿放在地上不太舒适,便出现了陈设器皿的几。最初的几是曲几,为弧形条状,下有三足支撑,人们席地坐于几侧,累了就伏在几上,叫做“凭几”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技术的提高,又出现了直几。它由三块木板榫接而成,一块横放的长条形木板为几面,两块竖立的木板为几足,颇似现代的茶几。到了汉代以后,随着床榻的出现,又加高了直几的几足,这便是现代长条桌子的前身,可以供人坐在榻上看书写字。但人们还是以席地起居为主,这种习俗至少保持到唐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