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土铜车马俑最多的东汉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出土铜车马俑最多的东汉墓分类:【传统文化】 1969年10月,在甘肃省武威市北1公里的雷台下,发现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墓内出土了大批、成组、精致的铜质车马和牵、骑马俑,这是迄今墓葬中出土铜车马俑最多的。 墓内出土的铜马,不但造型精美,体态生动,而且马身上都用朱、白、黑等色加以涂绘,如口腔、鼻孔涂朱,牙涂白,眼内四角涂朱,眼珠涂白,黑墨点睛,并用黑线勾勒唇、须、鼻、目、眉、鬃等处;在马腹鞍边亦残存有朱、白彩绘痕,似为画鞯的残迹。铜马39匹,有的拉车,有的乘骑。铜马最高为40厘米。有一匹奔马,亦可称之为飞马(有一时期称之为“马踏飞燕”),长45厘米,宽10.1厘米,高34.5厘米,与其他马匹不同,是一件罕见的古代艺术品。 与铜车和马匹有关的铜俑,共25件,可分为武士俑、驾车俑和牵马俑。铜俑上也有彩绘。如持矛、戟、钺等兵器的骑马武俑有17件,面部用黑线勾出眉、目、睛、鼻、须、嘴等处轮廓,然后根据部位涂朱或敷粉。武士所持兵器,有些地方也涂朱。驾车俑刻铭文,称为“将车奴”,计5件。牵马俑刻铭文,称“牵马奴”,计3件。 铜车14辆,大致分两种类型,四种形式。如轺车,车舆短、轮大、高于车舆。车舆后部空无栏板。车舆前档上沿的中间,有一穿孔,是用来插车盖杆的。将车奴坐在旁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