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击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击球分类:【中国民俗】 击球在辽代也是一种极普遍的娱乐活动,其形式类似于现代蒙古人的马球运动。比赛者分两队,各骑马持球杖,杖长数尺,其端如偃月。球场南面设两板,其下各开一门,门后以网为囊。两队共争一球,以击入自己球门为胜。球以木头制作。可见辽时击球运动无论场地、器具、规则都已相当完善。 通常认为击球运动源于波斯 ① ,唐时经西域传入我国东北的渤海国,辽初征服渤海后传入契丹内地,并随契丹人传入燕京。辽初,朝廷曾对击球予以禁止,到重熙七年(1038年),萧孝忠上奏兴宗:“若非球马,何以习武?……宜弛其禁。”(《辽史?萧孝忠传》)兴宗于是下旨取消了禁令。 击球之风在金代也大为风行,深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金廷在中都城内设有专门的击球场,常武殿、广武殿就是专门的击球习射之所。为鼓励习武,金朝曾将击球列为策论进士的考试科目。随着社会的长治久安,到金代后期,骑射、击球等体育运动逐渐走向衰落,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它已不再是早先那种健康的习武运动,《金史?用安传》就说“用安……喜与轻薄子弟游,日击鞠衢市间,顾?自矜,无将帅大体”,说明击球已被人看成是轻薄子弟、市井无赖的不良嗜好。所以哀宗时,太后斥责赤盏尉忻说:皇上喜欢骑鞠举乐,都是你教坏了,如果再犯,必杖击! 元大都,击球成为宫廷每年都要举行的大型运动,举行时间一般在端午和重阳。元末熊梦祥记载说:“击球者,今(金)之故典,而我朝演武亦自不废。常于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太子、诸王于西华门内宽广地位上,召集各衙万户、千户但(及)怯薛能击球者,咸用上等骏马,系以雉尾、璎珞,萦绕镜铃、狼尾、安答海,装饰如画。玄其障泥,以两肚带拴束其鞍。先以一马前驰,掷大皮缝软球子于地,群马争骤,各以长藤柄球杖争接之,而球子忽绰在球棒上,随马走如电,而球子终不坠地。力捷而熟娴者,以球子挑剔跳掷于虚空中,而终不离于球杖。马走如飞,然后打入球门中者为胜。当其击球之时,盘屈旋转,倏如流电之过目,观者动心骇志,英锐之气奋然,虽耀武者,捷疾无过于是,盖有赏罚不侔耳。”(《析津志辑佚?风俗》)这里,击球所用之球已与辽、金不同,不是木制,而是皮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