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击鼓传花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击鼓传花类分类:【传统文化】 击鼓传花是由曲水流觞演变而来的。农历3月3日,古人以民俗郊游。其中一个内容就是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在弯曲的水流上游,它飘流中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而饮之,而且是运气好的征兆。 曲水流觞受到天时、河流等各种限制,于是击鼓传花应运而生,代替了曲水流觞。 行令时,令官手持花枝,令击鼓人用手巾蒙目或在屏风后击鼓,以防作弊。鼓声一起,令官即将花枝传给下家,依次传下去。鼓声忽然停止时,花枝留在谁手中,谁饮酒。击鼓期间,节奏忽快忽慢,鼓声慢时,传花也慢,鼓声快时,传花也快,那花像烫手的火似的在酒客中传递着,酒客的各种心态也多有所流露。 击鼓传花的“花”,可以是鲜花,也可以是塑料花,甚至可用红绸布等代用品。《红梦楼》中几次击鼓传花。第五十四回传的是一枝红梅,第六十三回传的是一枝芍药,第七十五回传的是一枝桂花,均与时令相符。再如一首酒令诗: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歌谣朗朗上口,作为酒令也饶有风趣。 行令时,令官说“一”字,下座接着说“去”字。三座、四座均说“二”字,下面的“三”字则应由以下三人连说,再下家则说“里”字。总之,凡说到数目字,必须由与该数目相同的人依次连说该数。比如说到“九”,则要由九人依次说“九”。凡说错者,罚饮酒后重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