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因分类:【文化精萃】 元文学家、理学家。字梦吉,号静修。原名笥,字梦骥。容城(今河北容城)人。父刘述,刻意为学,究性理之说。中统初,任武邑令。刘因幼早慧,六岁能诗。从砚弥坚学训诂经义,对朱熹的儒学研究赞曰:“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至元十九年(1282),征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疾辞归。至元二十八年,征授集贤学士,不就。在家授徒。死时年四十五,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工诗文,对程朱理学颇有研究,著《四书精要》三十卷、《易系辞说》、《小学四书语录》。作诗五卷,名《丁亥隼》,有文集十余卷,作词有集,名《樵庵词》。诗词风格豪迈,比兴深微。今存词三十四首,收《全金元词》中。名篇有《鹊桥仙》(“悠悠万古”)、《念奴娇?忆仲良》、《念奴娇?饮山亭月夕》,时而隐逸豪放,时而慷慨深沉。其为诗有丧乱诗、题画诗、山水诗。这些丧乱诗多是曲折地伤悼宋之亡国,如《书事》五首,表达了维护民族传统的思想感情。题画诗常借画以抒怀念之情,如《宋理宗书宫扇》、《金太子允恭唐人马》。山水诗意境清新开阔,如《饮山亭雨后》。他是理学家,不少诗词中有理学之影响。其散文常是有感而发,表现了一定的生活,如《孝子田君墓表》揭露蒙古军入侵过程中任意杀戮百姓的惨状;《上宰相书》表现了文人们在战乱中所蒙受的屈辱和内心的痛苦。《元史》有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