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禹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刘禹锡

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省境内)。贞元九年(793)进士,登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王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又道贬朗州司马,后迁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因裴度举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后出为苏州刺史,又徙汝州、同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官终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同年中进士,交谊甚厚,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又并称“刘白”。刘禹锡是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其《天论》3篇继柳宗元《天说》之后进一步阐发无神论思想,提出“人能胜乎天”的见解。其诗能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政治色彩较浓。一些讽刺时政、抒发感愤之作颇有斗争锋芒。诗风雄浑豪放,爽朗明快,自成一格。白居易称其为“诗豪”。他善于向民歌学习,从中吸取营养,创造新体裁,所作《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清新活泼,直率感人。代表作有《插田歌》、《聚蚊谣》、《飞鸢操》、《金陵五题》、《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等。有《刘梦得文集》。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嘉兴。少时好学,曾从师诗僧皎然、灵澈。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同年又登博学宏词科,时年二十一,写《华山歌》抒写远大报负。后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800)徐州军乱,刘禹锡随淮南节度使杜佑讨乱军,受到杜佑器重。贞元十八年(802)调任监察御史,上时柳宗元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刘诗文唱酬,志同道合。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实行政治革新。刘禹锡是革新集团核心人物,与王叔文、王?、柳宗元一起被称为“二王刘柳”。他们进行一系列改革,但在宦官、藩镇联合进攻下失败了。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革新派先后被贬,史称“八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政治上的打击,使他的诗文更增添了斗争力量,此时所作《聚蚊谣》、《秋词》表现了鄙夷抗争与乐观精神。十年后应召回长安,因写诗讥讽权贵,又被贬为连州刺史。他向当地民歌学习,创作了《竹枝词》等乐府诗。宝历二年(826),奉命回京任主客郎中。因牛、李两党之争,裴度被排挤,刘禹锡亦离京任苏州刺史,有善政。任同州刺史,兴除利弊。官终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其诗取境优美,造语流丽,形象鲜明,含蓄蕴藉,律诗、绝句比古诗成就高,仿民歌的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代表作有《四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金陵怀古》、《金陵五题》等。重要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证了天的物质性,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指出两者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互相依存的一面,人类能掌握其“数”“理”,即客观规律,就能因势利导,达到“胜天”的目的。这些观点在唯物主义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新旧唐书有《刘禹锡传》。有《刘梦得文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8: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