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初学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初学记分类:【传统文化】 类书名。唐代徐坚等编撰,成书于开元十三年(725)。唐初仍盛行骈体文,玄宗为便诸皇子作文时引用典故、检寻事类,命编纂此书,故名《初学记》。全书30卷,分23部313类。其体例略仿《艺文类聚》,先“叙事”,次“事对”,后征引诗文。“叙事”时,撰者“杂取群书”,并把引文连成一段互有联系之解说文字;“事对”则从“叙事”中概括出对偶,并引出典籍原文,注明典故出处;最后根据所叙之事引出相关诗文,较一般类书分类简括,叙述扼要,选材严谨,《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很高,认为“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其取材于隋以前之古籍,兼及初唐文与其他有关著作,保存有关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等方面材料颇丰,可供考证,亦可用以校勘古籍或辑佚。 唐代玄宗时官修的类书。唐初承六朝余绪,骈文还很盛行,文章讲究辞藻典故。玄宗为便于诸皇子作文时检查事类,下诏张说(时任宰相知集贤院事):“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大唐新语》卷九)说与徐坚、韦述等撰《初学记》三十卷,于开元十五年(727)进上。全书分23部,依次为天、岁时、地、州郡、帝王、中宫、储宫、帝戚、职官、礼、乐、人、政理、文、武、道释、居处、器物、服饰、宝器、果木、兽、鸟(鳞介、虫附)。每部之下再分子目,共319个。它以知识为重点,兼顾词藻典故以及文章名篇,故编辑体例与一般类书略有不同。每个子目下均分“叙事”“事对”“诗文”三个部分。叙事部分对所征引的事类经过组织,连缀成文,类似百科全书的作法,因此更富知识性。《四库全书总目》说它“叙事虽杂取群书,而次第若相连属。”“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精则胜之。”事对是取古代故事或文句熔铸成对偶词句。诗文是摘引诗文以供作文时参考。该书卷帙不大,但所引皆隋以前古籍。同其它类书一样,可用以辑佚、校勘或查考词藻典故。 《初学记》于明代时曾多次刊刻。现在较通行的是清乾隆时内府古香斋刻巾箱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以古香斋本为底本的排印校订本,司义祖校,断句照印,逐卷末附校勘表,此次校订完善,最切实用。 唐代宫廷教材。唐徐坚等撰。此书为唐玄宗诸皇子作文时检索事类、辞藻而作,便于初学作文而故名。内容分天、岁时、地、州郡、帝王、中官、储宫、帝戚、职官、礼、乐、人、政理、文武、道释、居处、器用、服食、宝器、果木、兽、鸟等二十三部,共三十卷。每部之下又分子目,共三百十三子目。分类摘录五经、诸子百家之言,先为叙事,次为事对,末为诗文。自唐玄宗以后,历代宫廷教育,都将此作为作文训练的参考教材或工具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