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用多种媒体展示民俗研究成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利用多种媒体展示民俗研究成果分类:【中国民俗】 出版了大量的民俗学研究专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出版的民俗书籍如:王灏的《台湾人的生命之礼―――成长的喜悦》(1992年)、《台湾人的生命之礼―――婚嫁的故事》(1992年)等,刘还月的《台湾民俗田野手册―――行动导引卷》(1991年)、《台湾人的岁时与节俗》(1999年)等,黄文博的《台湾民俗田野手册》(1991年)、《王船祭奠手册》(1996年)等,向阳的《巧笔刻绘生活情―――台湾民俗图绘》(1994年),姚汉秋的《台湾婚俗古今谈》(1992年),李文祺译的《台湾农民的生活节俗》(1990年),林丽宽的《金门的民间庆典》(1993年),黄有兴的《澎湖民间信仰》(1992年),徐福全的《台湾民间传统孝服制度研究》(1989年),洪惟仁的《台湾礼俗语典》(1991年),陈盛韶的《问俗录―――福建台湾的民俗与社会》(1991年),洪进锋的《台湾民俗之旅》(1990年),国分道一的《台湾的历史与民俗》(1993年),吴瀛涛的《台湾民俗》(1992年),林明峪的《台湾民间禁忌》(1989年),施翠峰的《台湾民谭探源》(1988年),林衡道的《台湾历史民俗》(1991年)等,梁坤明的《鸡母带子―――台湾50年代风情纪事》(1992年),傅林统的《台湾民俗节庆》(1993年),邓景衡的《黑钦金食?锈岛:台湾饮食文化系谱》(1997年),翁玲玲的《麻油鸡―――妇女坐月子的种种情事》(1994年),唐淑芬的《台湾迎神庙会》(1994年),黄丁盛的《台湾民俗庙会》(1994年),杨天厚的《金门婚嫁礼俗》(1998年),林明德的《台湾民俗小吃》(1998年),陈慕儒的《台湾民间年节习俗》(1997年),邱德宏的《台湾年俗》(1999年),陈瑞隆的《台湾丧葬礼俗源由》(1997年)、《台湾嫁娶礼俗》(1998年),徐福全的《台湾民间传统丧葬仪节研究》(1999年),姜义镇的《台湾的乡土神明》(1995年),林富士的《孤魂与鬼雄的世界―――北台湾的魔鬼信仰》(1995年),康豹的《台湾的王爷信仰》(1997年),王志宇的《台湾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与飞鸾劝化》(1997年),郑志明等的《北港朝天宫的神明会》(1998年),许维民的《风狮爷》(1995年),郑志明的《神明的由来?台湾篇》(1998年),增田福太郎的《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城隍信仰的体系》(1999年),石万寿的《台湾的妈祖信仰》(2000年),曾庆国的《彰化三山国王庙》(1999年)等等。 利用现代资讯,拍摄制作录音录像,定期或不定期播出,使台湾民俗为更多人所知晓。已拍好并播出的如《台湾岁时节令和民俗节庆》音像带(12卷),《台湾民俗工艺》(灯笼、风筝、木雕、竹编、石雕、宣纸、兰草编、交趾陶、版画、捏麦人)10卷,《台湾采风》20集。 各类期刊刊登了大量的民俗资料。早期如1941年的《民俗台湾》期刊,共发行43期。近年来介绍和研讨民俗文化的刊物有《台湾文献》、《台湾社会研究》、《台湾博物》、《澄清湖月刊》、《历史月刊》、《艺文志杂志》、《台湾月刊》、《今日台湾》、《民族音乐》、《民间知识》、《旅行家杂志》、《茶艺月刊》、《台北杂志》、《台北风光杂志》、《台原杂志》、《台南风光杂志》等,各类报纸也时辟有台湾民俗专栏。 同时,各县为研究本地文化,纷纷编辑出版了反映当地文化的地方杂志。这些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民俗学文章,如嘉义县的《嘉义文献》,宜兰县的《宜兰文献》,澎湖县的《石》,台湾姓氏源流研究会的《台湾源流》,桃园县的《桃园青年》,高雄县的《高雄青年》,基隆市的《基隆青年》,新竹市的《新竹青年》、《竹声月刊》,彰化县的《彰化文教》,台中市的《台中青年》,南投县的《南投青年》,苗栗县的《苗栗青年》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