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别头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别头试分类:【传统文化】 唐、宋两代科举考试中为避免嫌疑而另设的考试。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科举考试移归礼部,由礼部侍郎主持。为防舞弊,也为避嫌,如考生与侍郎有亲属故旧等特殊关系,则改为吏部考功员外郎主试,吏部侍郎复核,谓之考功别头试。但唐代实行别头试屡有反复,后方成为定制。宋代扩大了别头试的范围,除殿试外,所有考试皆设有别头。凡地方长官、主考官、发解官子弟、亲属乃至门客,解试、省试均别设考场,由各路转运司主试。 简称“别试”。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始于唐,然唐代仅限礼部试,且未形成制度。宋制,凡礼部试、乡试、漕试等考官及有关官员的亲戚、子弟、门客,应试时均须回避,由朝廷另派考官设场屋考试。太宗雍熙二年(985),始命礼部试考官亲戚移试他处。真宗咸平元年(998),选官别试开封府、国子监发解官亲戚。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四月,诏诸举人与试官有亲嫌者“皆移试别头”,“别头试”名源于此。仁宗景钓四年(1037)二月,各路亦实行别头试。自此,除殿试外,各级考试均设别头场或别试院,另行考试。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