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之契据。最初与契同,即书文约于竹木之上,刻齿其旁,双方各持一份,以便合齿验证。故古书中券契常连用。《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于是约车(套车)治装,载券契而行。……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应当还债之人)悉来合券”。参见“契”①。其后将不剖半、不留存根之票据、凭证称券。《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癸卯,“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一种用作凭证的简牍,亦可称“契”。《说文解字》:“券,契也”,“以木牍为要约之书,以刀剖之。”即在一块木牍上契刻标记,并分剖为二,而起到凭信作用。因契刻之标记与竹使符之节的作用相当,即双方相合则为符合,故“卷”亦可称“券符”或“符卷”。古文献中“券”、“契”分用或合用,其意义则相近。《礼记?曲礼》:“献粟者,执右契。”《史记?田仲敬完世家》:“公常执左券。”《战国策?齐策》:“载券契而行。”简牍中券之实物甚多。劳干《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符券类”共录廿五枚简牍释文。汉简券文中多记年代、地点及契刻之齿数,如“(始)元七年闰月甲辰居延与金关符券齿有从第一至。”至晋代则发生变化: 有的券改刻标记为以毛笔写字,即在两片木牍中写一大“同”字。亦与契刻作用相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