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前弘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前弘期

分类:【地域文化】

指佛教传入吐蕃到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841―846在位)禁佛为止的200年间佛教在吐蕃的初期传播阶段。

据传,在拉妥妥日年赞(lha-tho-tho-ri-gnyan-btsan,约4世纪)时,天降佛典文物于王宫,因无人识得,被当作“玄秘神物”(gnyan-po-gsang-ba)供奉起来。这是有关佛教入藏的最早传说。到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墀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入蕃,分别建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两位公主带去的两尊释迦佛像,佛教正式传入吐蕃。松赞干布去世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佛教不见容于苯教,受到压制。到墀德祖赞(704―755在位)时,迎娶金城公主人藏,汉僧又随之人藏。同时,中亚和西域一批佛教僧侣亦因避乱而进入吐蕃,佛教又在吐蕃活跃起来。墀德祖赞去世后,崇苯大臣发动禁佛运动,封闭寺庙、驱逐僧人、捣毁佛像,禁止佛教传播。墀松德赞(755―797在位)亲政后,大力振兴佛教,通过佛苯辩论抑苯扬佛,甚至用活埋、流放崇苯大臣、签订崇佛盟约等多种方式,推动佛教的发展。先后派遣巴?赛囊等多人到唐朝、印度、尼泊尔学法取经,迎请寂护、莲花生、无垢友(dvi-med-bshes-gnyen,音译“比马拉米扎”)、莲花戒、摩诃衍那等一批印度、尼泊尔和唐朝高僧入蕃,传法译经,修建桑耶寺等一批佛教寺院,迎请小乘说一切有部的12名比丘入藏,协助寂护剃度巴?赛囊等7名藏人(即“七试人”)出家,建立僧伽组织。藏文史料记载,墀松德赞时期有300名藏人出家,其中包括王妃益西措杰(ye-shes-mtsho-rgyal,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藏族尼姑)。在佛教内部,举行顿悟派和渐悟派的辩论,确定以印度大乘佛教中观见和小乘说一切有部戒律为修习正见和守持标准,实现佛教内部的统一。后又经过牟尼赞普(797―798年在位)、墀德松赞、墀祖德赞等几代赞普的大力扶持,颁布保护佛教、优礼僧人的铁券文书,推行七户养僧制度,使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大量佛经被翻译成藏文。仅见于当时编定的《旁塘目录》(dkar-chag-vphang-thang-ma)、《登迦目录》和《钦普目录》(dkar-chag-mchims-phu-ma)等三大藏译佛典目录之一、现存的《登迦目录》记载,藏译佛典即达700种之多,并且还对译文进行过厘订,制订出了译经规范。这样,佛教传播的基本要素――佛、法、僧三宝都已具备,佛教在吐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到发展,初步站住了脚。

唐会昌元年(841),崇佛赞普墀祖德赞被谋害,崇苯大臣拥立朗达玛为赞普,对佛教进行扫荡。大昭寺等佛教寺庙被封闭或拆毁,佛教僧人被流放或迫令当屠夫,佛经、佛像等三所依被毁坏,幸存僧人被迫逃亡边地。除一些以父子、叔侄相传的在家带发修行者外,持律佛教在吐蕃本土绝传,使得此后137年中西藏见不到佛教教法和穿袈裟的僧人,前弘期因此而终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