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剔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剔红分类:【传统文化】 漆器之一,亦称雕红。将朱漆层层涂于木胎或金属胎上,每上一道漆就用刀剔出深浅花纹图案,所成之图像有立体感。唐代创制,宋、元盛行,且底胎用贵金属。明人张应文《清秘藏》:“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极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剔红器皿至今仍有传世。 雕漆的一种。即在器胎上涂朱红色漆数十道,在添未干透时剔刻图案,然后再烘干、磨光成器。剔红器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并且进贡内廷、供皇室使用。《清秘藏》载: “宋人雕红漆器,宫中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雕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痕。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俨然图画,为绝佳耳。”元代剔红讲究磨工,图案的花叶较大,人物风景图案刻于开光之内。当时剔红名家张成、杨茂的制品不仅闻名国内,而且流播海外。在日本,取两人姓名而得名 “堆朱杨成”,用作漆艺专门名词而沿袭至今。明代剔红风格浑厚、圆润、庄重,富于装饰性,但因其色彩缺少变化,遂渐为剔彩、戗金等其它品种取而代之,从而结束了鼎盛时期。剔红器多为盘、盒类器皿及陈设品。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