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剪刻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剪刻纸分类:【中国民俗】 剪纸与刻纸是一对古老的民间姐妹艺术,习惯上通称为 “剪纸”。《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纸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的习俗,亦可见其源流久远。江苏剪刻纸既有艺术特色,又有实用价值,深得群众喜好,千百年延续不衰。它在民间的使用范围主要有:一是用于时令节日居住环境的装饰。遇年节喜庆日子,以彩纸剪成各种图案的窗花,粘贴于窗的中央或四角,营造出一片欢乐、吉祥的气氛。城乡过年均有除旧布新的习俗,家家户户要在除夕前贴挂喜笺(又名“挂笺”或“挂络”),一般在大门、堂屋门、房门的门楣上贴“五福”,称为“一堂”。二是用于民间刺绣的图样。原始的取样方法是把样张固定在白纸上,用油灯烟薰成黑白样儿。清代及民国时期,有了剪“花样”的职业民间艺人,他们多为女性,心灵手巧,技艺娴熟,一剪在握,能飞速地剪出许多不同图案的花样。这些剪纸品大都出自师传,也有的自行创新设计,逐步由“程式化”发展定型。扬州里下河地区从事此业者最多,并对江苏剪刻纸的繁荣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三是用于祭祀及宗教活动的点缀。民间举行祭祀或宗教活动的场所,常以剪刻纸来装饰冥器和斋事中所用的道具,如用素色纸剪成的各样旗、幡,由五颜六色彩色刻纸组成的疏,供祭奠用的花纸坛、花篮(装锡箔锞子),清明上坟用的飘笺,丧事仪式时焚化的纸库,冥具上的图案点缀等,均由当地纸扎匠或佛道教中人制作,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这些剪刻纸因带迷信色彩而逐步消亡,但作为民间工艺品仍有值得鉴赏的一面。四是用于节日民间灯彩的美化。在灯会中,精美的宫灯、走马灯和各种造型灯,均离不开要用剪刻纸的手段来美化装潢,使其层次丰富,色彩艳丽,动静交替,惹人注目。通过灯彩也展示了剪刻纸技艺的魅力,并促进其不断地推陈出新。五是用于其他方面。有专用于结婚礼仪中的各种喜花,如“双喜”字,以及陪嫁物上剪贴的鸳鸯、莲、荷、三元及第等吉祥图案;有祝“寿”类的剪刻纸;有端午节用以避邪的“驱五毒”或“判官”、“钟馗”剪像;还有染印花布所制的印版等,应用广泛。江苏剪刻纸以扬州、南京、南通、金坛四地最为出色。扬州剪纸以五代家传的大师张永寿为杰出代表,他的作品《百花齐放》(101幅花卉配郭沫若诗)、《百菊图》驰名中外。 剪纸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