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剪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剪尾

分类:【风俗文化】

广袤无垠的千里草原有数不清的马群,三花马、枣骝马,黄膘马、赤兔马、青马、灰马、白骏马绘成一幅壮观、雄宏的彩色画卷。这些自由自在,安闲舒适惯了的马,性烈犷悍,奔跑如飞,小群有近百匹,大群则三、四百之多。

每逢清明前后,为了给马匹防疫,除了点眼、灌药、烙印外,还要给每匹马打鬃、剪尾,但,这些活计都要同时进行,一次了结。

马鬃马尾和韭菜一样,割了头茬便会长出二茬,今年剪完了,来年又长几尺长,因此必须年年打鬃、剪尾。尤其是打鬃,既可给马防暑,又能卖鬃支援工业,增加牧业收入,一举两得。

打鬃首当其冲就要把马套住、摔倒。对于那些常年撒野,不上笼头“一丝不挂”,见人就呼呼喷鼻惊飞的烈马,谁拿起套马杆也得掂一掂分量。所以套马手在套马之前都要以酒助兴,增勇添胆,那些前来助战的情人们,在敬酒时的眼波中,都含着期望和鼓励。

骑手一上场,全场围观的人鼓掌助威。套马手英姿焕发,驰骋在奔腾喧啸的群马中,各选一匹烈马套住,摔倒完事,这叫试杆马。草原上的蒙古马不象农区调好的成马、耕马,也不同于训出来的军马,更不象马戏团的技马。它一落生就跟着母马在马群里生活,一年见不着几个人,所以,一匹匹都性烈犷悍。倘若没有精明的马术,过硬的本领,别说套马、摔马,就连动剪刀打鬃剪尾,你也会提心吊胆。

马的用途人人皆知,但恐怕大多数人对马鬃、马尾的用途似乎不清楚。

马鬃与马尾具有尺码长、坚韧挺拔、弹性好,耐潮湿,拉力强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是外贸出口的上乘材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离不开用马鬃、马尾制作的刷子、箩底、衬料等,各种乐器的弓弦,大部分都是用马鬃或马尾制作的。蒙古族喜爱的马头琴就是用马尾制作的。

马鬃与马尾有黑、白、灰、红、花等几种颜色,其中当数白尾白鬃最贵重。

蒙古民族之所以重视打鬃剪尾,是自古积累的实践经验,他们深深懂得,清明气候转暖,鬃毛丰盛,不及时打鬃,鬃毛就会变成黄梢,影响质量,又卖不了多少钱,造成浪费。

马尾的作用是抽打蚊蝇,秋末冬初气候变冷,蚊蝇已死,此时尾毛长而密,品质优良,要在这个季节剪尾最理想。剪尾有两种剪法:一种是环形分层剪取;另一种则是抽绺掏剪。此两种剪法保质保量,又不影响马尾的外观。

北方农区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之说,而蒙古族牧民却把“清明不打鬃,顶如瞎胡混”的戒条经常挂在嘴上,记在心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