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劝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劝丧分类:【地域文化】 羌族丧葬习俗。村寨中老人去世,先鸣枪3次报丧,全寨人都来吊唁。死者着白衣装殓,首先由长辈在遗体前宰一只羊为死者“引路”,将羊剖开,若发现羊的内脏何处有病,就认为死者由那种疾病致死。然后请端公对死者超度。端公把死者一生之事迹编成歌词,用忧事调演唱。丧家备饭菜、咂酒招待守灵者,大家唱凄切的挽歌,跳起忧事沙朗舞,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出殡时,先鸣炮数响,大家唱忧伤的歌,有的骑着马马灯,有的扮作武士,身着盔甲、扛着花枪,随灵柩来到墓地,在墓坑处绕3圈后,把灵柩放在墓坑前的凳子上。这时身着武士服装的人,在灵柩两边相对肃立,端公身穿牛皮铠甲,头戴猴皮帽,在灵柩前诵经祈祷。祷毕,两边肃立者开始“对刺打仗”或来回奔舞,发出“啊哈、啊哈”的叫声。端公手持长剑在两“军”中来回穿梭,显示出古代打仗的气氛,叫做“劝丧”。“战斗”结束后,众人又跳起忧事沙朗舞,以酒祭奠天地、亡人。待预先测定的下葬时辰来到,全体肃穆,端公指挥灵柩下葬,用石、泥垒成坟墓。端公念经,大家大哭几声,表示葬礼结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